但最終因為吸入太多糞坑內的毒氣,最終犧牲,沒有搶救回來。
張華的事蹟,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有人認為,張華為了救一個掏糞老農,死得不值,畢竟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而且是在那個大學生十分稀缺的年代。
《文匯報》就收到一位大學生的來信,信中說:
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為國家創造大於本身價值的價值,而不是去換取一個69歲老農的生命。拿了金子去換取等量的石子,總是不合算的。
然後開始了轟動全國的大討論,報紙上、雜誌上,甚至電視臺都在討論張華搶老農民犧牲到底值不值得?
兩種不同的觀點開始了激烈的碰撞。
如果從?命的?度去看的話。
?年?和?年?的命都是命,沒有?低貴賤之分。所以?年?值得為救???喪命。
如果從對社會的貢獻來說。
?年?對社會的貢獻的時間更?,?且有可能更重要?些,並且年輕?對於社會的索取更少。
但是?是社會性動物,必須要融?社會才能發揮?身的價值,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年?在?定程度上來說和社會脫節了,不會對社會做出貢獻,只會向社會索取。
當然這種辯論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所謂對錯,只看自己的三觀。
同樣的,時常擺在醫生面前的,同樣有一個“救不救”的兩難選擇。
比如一個咳嗽嚴重,人消瘦得厲害的中年男人,跑到醫院一檢查,肺癌晚期,全身多處轉移。
病人很痛苦,不但咳嗽厲害,胸痛也厲害,更是嚇得要死。
可是病人有強烈的求生慾望,希望醫生救救他,要求手術,要求想盡辦法救治他。
問題是病人家庭條件不好,家裡沒有多少錢,還沒有醫保。
這樣的病人,你救還是不救?
不救,讓他回去想吃什麼吃什麼,想通點。
這樣做看起來極為不人道,也缺乏醫德,甚至可以套一個“見死不救”。
同時院長還會不高興,這麼一個“優質”病人你不收?有錢不賺?你這個月獎金是不想要了,還是年底評優評先進不要拿了?
但你救了,先不說手術能不能做,化療放療一上,名貴的藥物一用,治療費用都是幾十萬起步。
最後還落得一個人財兩空,家徒四壁,欠債滿大路,讓家人生活徹底陷入困頓。
那你是醫生,這樣的病人你救還是不救?
再舉一個例子:
有個孕婦分娩,但胎兒遲遲生不出來,這時候就需要緊急行剖宮產。
可是家屬有顧慮,或者認為剖宮產太費錢,或者是出於對醫生的不信任,就是不簽字。
一邊是孕婦在產房裡大喊大家,胎兒遲遲無法分娩已經引起了宮內窘迫,隨時可能一屍兩命。
一邊家屬不肯簽字,醫生無法進行下一步治療,法律上程式上也不允許醫生直接行剖宮產。
這時候你是產科醫生,那你救不救?
你不救?你是醫生明知不救產婦和胎兒都會死,你不救,你的醫德呢?你的人性呢?你的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