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救人了,家屬沒簽字,最後結局因為拖得時間太長還是個死亡,那你就是違反了診療規範,違背了家屬的意願,這就是妥妥的醫療事故。
家屬可以跟你打官司,你醫生要賠錢。(真實桉例)
如果碰到一個不吃飯的院長,可能你的執業醫師證都要保不住,你這輩子都完了。
換了這種情況,你是醫生,救還是不救?
再舉一個例子:
你是120急救醫生,接到救助電話,上了急救車嗚哇嗚哇就朝病人家裡趕去。
然後你在忙著救治病人,非常緊急的時候,
突然從旁邊有一個鄰居闖了進來,說自己家裡也有一個孝喘病人需要急救,要求將120車上的氧氣罐和電極除顫儀借走使用。
你是醫生,你借不借?
你說把急救工具和機器借出去吧,你自己正在搶救病人,難道手上的這個病人就不管了?病人死了誰負責?
但你說你不借,那好了,那個孝喘鄰居最後死了,你120急救醫生就屬於見死不救,操作不當,最後停職罰款處理。(真實桉例)
面臨這樣的困局,你是120醫生,你選擇是借還是不借?救還是不救?
眼前這個黑人老頭同樣如此。
你說你不救吧,你是醫生,看到病人病情危重到這個程度了,人都快死了,明明還有手術治療的可能,你不治?你的醫德呢?
陳棋如果現在開口說放棄吧,治不了,信不信會遭到不少小醫生們的鄙視,打擊他們從醫的信心和覺悟。
但你要說治吧,手術條件不夠,藥物不夠,配合團隊不夠。
是不是要把有限的藥品和醫療資源,全都讓給這個黑人老頭?比如抗生素就那麼幾支,這個老頭全用了,別人用不用了?
還有關鍵一點,錢誰來付?
救還是不救,這同樣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眼看著小醫生們爭論聲越來越大,很多人都開始面紅耳赤了,陳棋不得不出來阻止了。
“好了好了,大家別吵了,救還是不救,治還是不治,現在你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那麼我來問你們幾個問題。”
“現在診斷明確了,胰瘻,那你們知不知道胰瘻是怎麼回事?死亡率有多少?王季良你回答一下。”
王季良不是外科專業的,回答得有點吞吞吐吐:
“這個這個,胰瘻是胰腺管破裂後,形成了一個破洞或缺口,胰液由非生理途徑往外流,造成周圍組織被融化。這個死亡率,嗯,應該很高吧?”
旁邊的高海士是外科的,這時候插話道:“死亡率90%以上。”
“這麼高呀?”王季良顯然有點驚訝。
“對,這麼高,而且想要治療胰瘻,需要做最少4次手術,這還是在順利的前提下,手術期間需要大量的藥物維持,還需要做大量的檢查,這個費用要多少?”
陳棋想了一下,這種胰瘻手術,加上icu和手術費等等,加起來沒有10萬人民幣,你歪想走人。
如果是梅奧這樣的狗大戶醫院,上百萬美元輕輕鬆鬆。
現在是1987年,人工費用是便宜,可是你藥物貴呀。
藥物全進口的,還有堵腸子缺口的墊片,人造大網膜等等醫療器械,沒有個10萬美元你想啥呢?
就算你全部採用國產藥物,大網膜從自身移植,這加起來起碼也要個幾萬人民幣。
1987年的華國,有幾家人家拿得出幾萬的?改革開放才幾年?飯剛剛吃飽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