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是這裡的人們壓根就沒見過的政策,‘小組責任制’。
簡單來說,就是按同樣的比例,將幾個年輕人和幾個老人分為一組,大體上做到年齡結構基本相同。
分組之後,每組都有六個青壯,四個老人,其中兩個老人還是女性。
這一組算是一個基本生產單元,所有生產都以組為單位,不以個人來計量。
這當然是一種中短期策略,主要也是為了應對現在除了孤寡老人就是單身漢的局面。
青壯們可以負責各種力氣活。
而老人為年輕人傳授工作經驗,並承擔起那些相對輕鬆但需要耐心的細碎活兒,比如挑選種子、編制繩索之類的。
這樣老老少少的結成一組,共同耕種土地,稅收也將按組徵收。
這當然是為了互補,也是為了妥善的把所有勞動力都用起來,以提高整體效率。
這個政策很快使得麥香領成了一個人口年齡結構看起來相對正常的地方。
潘德大陸對老年人其實一直都不怎麼尊重——主要原因當然是老人年邁體弱,無法負擔高強度的勞動。
事實上即便到了現代,很多地方也依然如此……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對工作的評估方式過於初級。
貴族們只會看到表面的東西——當然,大多數沒水平的資本家也是。
比如徵召士兵只能是年輕人,幹苦力只能是年輕人,也只有年輕人能一直加班加點的重複勞動,而老年人的消耗卻並不比年輕人少太多。
但這都是表面現象……
看不到的地方是,老人擁有的經驗可以避免踩坑,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事實上大多數行業裡,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都能頂十個生瓜蛋子。
可問題就在於,這些經驗是看不到的,很難做純粹的量化評估。
因為,任何工作都是需要設計和規劃的。
而‘設計’和‘規劃’,卻無法被評估到。
打個比方,就像種地——要種些什麼、用什麼方式、用哪些工具、分幾個階段、怎麼施肥、怎麼防蟲害,這些都屬於設計規劃,是靠經驗和知識的。而用鋤頭挖地之類的過程才是具體執行,這需要體力。
就算是下苦力,比如抗麻袋。用什麼方式抗、能不能使用工具、用什麼工具、走什麼路線,這都是設計與規劃,抗運的過程才是具體執行。
這種廣義上的設計與規劃通常是看不到的,也無法評估其實際作用,畢竟貴族和官僚通常是不會考慮具體事務的。
貴族們只能看到代表具體執行那些東西——誰看起來更壯,誰能加班,誰更聽話,誰要求得更少。
然後,他們會用單體目標量化的邏輯,評估每個人的產出。
畢竟這個年代種地大多數時候是個人勞動,團隊配合幾乎不存在。
而如果以單體目標量化,老人的劣勢就更明顯了——因為體力不行,在具體實施的執行過程裡跟不上。
所以,大多數時候,人們在評估一個貴族領地時,看的都是這個領地有多少青壯……老人基本會被視為累贅。
即便是現代,大部分資本家也總是隻想要年輕力壯能長期加班的年輕人,稍有歲數熬不起的老傢伙都會被拋棄。
但老人的經驗配合青壯的體力,這才是最靠譜的工作方式,也是細分化工作內容以及團隊配合的基本意義。
只不過,即便到了現代,仍然有大量傻裡吧唧的公司認識不到這個最基礎的道理——尤其是某些網際網路公司。
領主大人的小組責任制很快被全面接受了——這實際上是個強制政策,不合群的就分不到土地,必須接受。
年輕人們或許不理解,但他們誰都不敢有怨言,畢竟這裡領主大人就是天,他說了算。
但很快,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政策就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