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地裡已經多了五百名老人,這是羅蘭從塞倫米斯村帶回來的。
安森也已經帶隊回來,不過他帶回的基本都是聽說麥香領稅收低而前來投奔的無產貧民,基本都是青壯,大概有一百多人。
三先知並沒有禍害其它的村莊,反倒是那些無良貴族的超高賦稅禍害了不少平民——比如厄米內德的一些騎士,竟然能把糧稅收到七成!
只收三成稅的麥香領,在他們眼裡完全是天堂。若不是因為今年風調雨順,大概還會有更多人跑來的。
商人們也不再做人口生意了,由於運輸公司的存在,很多商人發現了新的外貿機會,紛紛開始跟著運輸隊跑長途——當人販子畢竟也不怎麼好聽,而且他們也發現了,運送人的成本比他們想象中要大。
所以李昂也停下了收購人口的政策,改為了宣傳。
運輸公司想要完全得到所有商人的認同還需要一定時間,但大多數商人已經在跟隨運輸隊行動了,算是在蹭運輸隊的順路保護。
這其實是好事,只要商人們多跟幾次,確認了運輸隊不會監守自盜變身為搶劫犯,他們就會開始考慮成本問題,並漸漸不再自行養活車隊。
事實上現在就已經有少數商人把自己的馬車和車伕打包賣給長河速運公司了。
整體的發展看起來還算順利。
如今麥香領已經有了一千兩百人,正在大量開墾荒地。
種地這種事領主大人確實是完全不會的——他沒種過地,更沒種過中世紀的地……
不過,不會種地並不代表就不會搞農業。
只要把農業生產變成資本邏輯,領主大人照樣能搞!
潘德大陸的人有時候也和現代人一樣,會對各種產能產生誤解,經常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對比。
比如兩個郡,其中一個郡平均畝產一百磅,另一個郡平均畝產兩百磅,大家會覺得前者太弱雞了,簡直就是原始社會。
然後紛紛表達後者多麼多麼先進,應該怎麼精耕細作,怎麼改良工具……等等。
但實際上,畝產一百磅的那個郡,很可能人均種植面積能達到五十畝。
而畝產兩百的郡,可能人均種植面積不到五畝。
如果人口相差不算太大,哪個郡的總產量更高?
後者確實是精耕細作,技術領先——但這些技術前者並不見得就不會用,而是用不上。
在這個沒有大型機械的年代,一個人耕種五十畝土地,想要精耕細作是不可能的。
只有人均資源貴乏時,才會被迫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人多地少,無奈而為罷了。
領主大人不會種地,無法在短時間裡讓領地提高單產水平。
但他現在手裡有了大量糧食種子,領地周邊又有無數的無主荒地,地多人少的局面下,領主大人卻可以用大面積耕種的方式,提高整體的總產量。
所以,李昂的邏輯就是,大量種植,用面積把產量堆出來!
而且羅蘭帶回來的那些老人和安森帶回來的赤貧者,全都是經驗豐富的農民,他們自己知道應該怎麼幹活。
網
領主大人只需要給他們提供種子、工具和荒地就行了。
其實連工具都只提供了原材料,領地裡有木匠有鐵匠,不少老人也會點技術活兒,很多農具都會做。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老人在現代人眼中並不老——大部分只有五十來歲。
但在這個年代,這確實就算是半截身子埋進土裡了。
李昂並沒有再次為這些新來的人分配股份——股份分得多了,就不值錢了。
他用了另一種方式。
為了避免產生不公平,也為了提高效率,領主大人頒佈了一項罕見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