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前面卻加上了“世襲”二字!
也就是說,將來寶釵若有了兒子,就可以繼承降等襲爵!
這樣的賞賜,還是有些出乎意料。
馮一博心中一直想著議和條款的事,聞言愣了一下。
反應過來之後,才忙深施一禮,又高聲道:
“謝聖上隆恩!”
到了這裡,禮儀的部分就算徹底結束。
馮一博領了恩賞,也施施然的回到位置。
這時,侍班官員就要宣佈第二項。
可他沒掌控,就有一人出列。
那人直接拜于丹陛之前,高聲道:
“啟奏聖上,馮大人此次宣我國威自然當賞,可臣認為此次議和卻不合聖人之道!”
該來的總歸是要來的!
馮一博立下大功,給什麼封賞都沒人質疑。
但議和條款涉及的利益太大,朝野之中沒人會不覬覦!
馮一博斜睨一眼,發現竟是個老熟人。
他的老對頭,理科給事中張年吉。
“哦?議和之事如何與聖人有關?”
景順帝面露疑惑,輕聲問了一句。
張年吉聞言,立刻回到:
“回聖上的話,此次東海一戰,馮大人揚我大魏國威不假,卻並未彰顯出我大魏的仁德。”
張年吉此時站直身子,繼續道:
“就如議和條款中,割讓的胖子島、伊予島等,都是倭國舊地。”
說到這裡,他看回頭看了一眼馮一博,眼中挑釁之意十足。
“而我大魏對外當以寬仁待之,倭國既先承認藩屬地位,我們又如何能要藩屬之地?”
看來他是看到了條款的,不僅知道割地賠款。
還知道倭國承認藩屬地位的事。
可馮一博聽了,卻不由失笑道: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那就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也就是說,你不幹好事,我就幹你。
你幹了好事,我也會對你好點。
這個原文出自《論語》,所以這次真的是子曾經曰過的。
以馮一博的性格,當然不會只點到為止。
先用聖人的話回敬一句,馮一博才出列也朝丹陛一拜。
不過,他沒和景順帝說話,而是轉頭對張年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