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說的話,聽著好像有理。”
馮一博含笑而對,隨後話鋒一轉,又道:
“可除了中原一帶,《禮記》有‘南蠻北狄,東夷西戎’的說法,那按照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該以仁德為要,幫他們復國?”
他引用的是《禮記·王制》中,關於五方之民的說法。
這也是中國二字的出處之一。
然而,隨著時移世易。
禮記中國的“蠻狄夷戎”四族,早就成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最開始的時候,東夷就是黃河下游,南蠻則是江南一帶,西戎是秦地,北狄原指燕雲一帶。
若是真按照這個劃分,那都中也得歸到四夷。
“胡說八道!”
張年吉一聽,立刻怒斥一聲,又道:
“這些都是大魏固有領土,如何能讓?”
馮一博等的就是他這句話,聞言自是點點頭,又笑眯眯的道:
“原來大人還知道領土的重要性,這麼說你的意思是,只有開國太祖才能開疆拓土,後世子孫只能守土不能開疆?”
這話裡暗藏玄機,等著張年吉往裡跳。
景順帝將東海郡視為開疆拓土之功,都去太廟祭告過了。
如果張年吉說是,那就是在說景順帝好大喜功。
如果張年吉說不是,那割倭國的地就也是開疆拓土。
“胖子島孤懸海外,不毛之地要之何用?”
聽到張年吉避重就輕,絲毫不敢提東海郡的事。
只死咬胖子島不放。
馮一博自然不會讓他輕易過去,就直接挑破道:
“原來大人是明著嫌棄東海郡獻土歸附,暗裡諷刺聖上不算開疆拓土。”
“你!”
張年吉頓時一窒息。
可馮一博卻還沒完,又道:
“始皇帝有你這樣的臣子,怕是不能掃六合,漢武帝有你這樣的臣子,怕也不能封狼居胥,唐太宗有你這樣的臣子,估計不敢納諫言,宋太祖有你這樣的臣子,還不得還政給柴家?”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這四個明君,全都不敢用這樣的臣子。
這話說的可謂是極重了。
今日的議題是議和條款,而朝野各方的目的,卻都是其中的賠款。
至於現在,就是一個試探。
所以,馮一博也不急著放大招。
但他隨手一些開胃小菜,就已經讓先上場的對手吃到撐了!
“所以,大魏會有你這樣的臣子,真的海納百川,仁義為先。”
最後這話,是暗指景順帝海納百川,仁義為先。
不然前面的話,不僅罵了張年吉。
還把景順帝給捎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