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前,百官按常儀行禮。
禮畢,侍班官員出列,高聲道:
“宣:督軍東海禮部右侍郎安遠將軍馮淵,覲見~!”
馮一博聽宣,不慌不忙的出列。
邁著方步,走到丹陛之前。
今時已經不同往日!
如今他已不是那個,挨著門口,靠著柱子,聽著政事,直打瞌睡的五品官了。
現在,他文居禮部右侍郎侍郎,武有從二品安遠將軍的勳位。
朝會時已經站到了相對前面。
那是絕大多數文武百官,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位置。
他的前面,只有內閣和六部尚書。
還有極小部分名門勳貴。
其餘文武,都要望其項背。
就是字面上的“項背”!
此時,馮一博在百官矚目之下,雙手捧著旄節。
上前恭敬一禮,隨後直起身子,高聲道:
“臣馮淵!奉旨督軍東海,幸得遼東邊軍和東海郡軍民勠力同心,不負聖上所託,前後共計覆滅倭國兵將二十餘萬,並於馬島接受倭國投降,簽下議和條款!”
說到此,他將手中旄節往前一遞,再次躬身道:
“督軍東海事已畢,今日特來複命!”
旄節代表皇命,需由皇帝親自授予和收回。
因此,今日朝會的第一項。
就是收回旄節的儀式。
這代表放出去的權力,正式移交回來。
從此,馮一博也卸下奉詔持節的差事。
景順帝這時緩緩起身,走下丹陛。
待親手接回旄節後,按照儀禮還要誇功。
他手持旄節,便當即宣佈道:
“馮卿家此次奉詔持節,代表予督軍東海,果不負眾望,倭國之憂一戰而定,予深感欣慰!”
馮一博聞言立刻微微欠身,再次高聲道:
“臣,幸不辱命!”
景順帝含笑點了點頭,拿著旄節回到龍椅之上。
自有宮人上前,將旄節接過收起。
這時,侍班官員又宣道:
“馮淵此去一戰而定,督軍東海事畢,特擢為世襲二等鎮海將軍,以彰其功!”
立功受賞,自然理所應當。
不僅是馮一博,邊軍那邊也一樣會有封賞。
只是,馮一博的賞可不小!
看似從二品變成了二品,勳位只升了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