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匠造司,不缺手藝人。
很快的,這幅字就被裝表起來,懸在匠造司的大堂,供往來者鑑。
隨後,馮一博回到黑龍府,又接見東海郡各界名流。
這些人都是東海郡各方勢力的代表。
有軍方的,如各營的營長和參謀。
有各鄉鎮的鎮長、族老等。
匠造司的幾個工匠領頭人,也在其中。
還有閩越商會的人,和流求、呂宋兩府商界代表等等。
在一起朝拜黑龍王之後,馮一博就發表了重要講話。
“咱們東海郡如今能夠蓬勃發展,離不開諸位的努力。”
他一上來,就先對在場諸人給予充分肯定。
眾人聞聽都面露自豪之情。
“士兵守土護民,農戶種糧繳稅,工匠傳承創新,商人交通八方,此為士農工商,東海郡之基石也。”
一開始還好,顯然是對在場不同人群的肯定。
可後面的話一出,卻讓眾人嚇了一跳。
這是黑龍王第一次正式露面,說的話題就這麼勁爆?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士農工商的概念已經根深蒂固。
“士”指代士人,也就是讀書人。
可黑龍王卻說“士”是士兵,還說這才是計程車農工商。
很多人只覺被都顛覆了三觀,一時不由面面相覷。
尤其是軍方的代表們,更是覺得受寵若驚。
或者說,對於黑龍王的認可還有些不可思議。
好在,黑龍王在東海郡的地位尊貴,自然沒人敢當面反駁。
眾人此時的反應,也都在馮一博的預料之中。
他剛剛去匠造司的時候,就在想這個問題。
“士農工商,四民分業”,是管子提出的概念。
而管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士兵、農戶、工匠、商人。
“士農工商”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代表了國家最重要的四類人群。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士農工商”的定義卻不斷髮生變化。
尤其是“士”,先從士兵變成了士人,
成為統治階級的代名詞,從此“士”就鶴立雞群,成為高人一等的存在。
後來讀書人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還將讀書人定義為“士人”。
尤其是在宋朝時,當“士”只侷限於文人的時候,武人地位就急劇下降。
等出現“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俗語,宋朝就已經註定“國將不國”了。
而馮一博在流求看到了各行各業都充滿了活力。
尤其是在匠造司,看到工匠們的研究熱情。
就想到要在東海郡重新定義“士農工商”。
或者說,是想讓“士農工商”迴歸本意更為貼切。
這是要對東海郡“四民”的地位給予充分肯定,激發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