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卓旭來的很快,久隆製造的總部大樓就在九隆城區的比利街,離星光大廈只有五公里不到。
身兼兩家集團公司的總經理職務,翁卓旭平時就在那邊辦公,接到李文星的招呼,便馬上動身趕了過來。
多日不見,兄弟倆當然得熱乎著問候一番,再互相瞭解一下對方的近況。
李文星這邊無需贅述,就是忙著拍戲,腳不著地、沒日沒夜的拍。
翁卓旭那邊就過的很精彩,可謂是一遇風雲便化龍。
不到半年的時間,以其現在的成就,都夠的上評選年度香江十大傑出青年啦。
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然而事實上更加誇張。
半年時間,從一個街頭小混混,變身成一個掌控大幾千萬企業的股東和高管,難道還不夠勵志嗎?還不夠傑出嗎?
甚至就連李文星的光輝都要被翁卓旭掩蓋,畢竟他一直躲藏在幕後,僅有少數人才知道內情。
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正是李文星有意促成。
一來樹大招風,李文星自身的光芒已經太盛。
短短半年時間,星字頭的幾家公司無一不是動作頻頻,並且是動不動就放衛星。
無論星語旗下的星空徵文大獎賽、《尋秦記》版權開發、兩本暢銷漫畫及周邊,還是星星樂玩開發出的一系列玩具。
對了,還有星投娛樂旗下,巨星唱片的簽約歌手,甄馜的首張唱片爆紅東南亞、日、韓等地區。
所有的這一切,全都跟李文星有關,籌辦徵文活動是他,年度最暢銷的幾本刊物,其故事創意也是他,就連年度銷量最高的唱片也是出自他的手。
不僅如此,還要加上參演年度最受關注的《尋秦記》電視劇男一號,加上星字頭公司本身的發展前景和高額盈利,加上……
臥槽,還讓不讓人活啦?咋不上天呢?
二來人盡其用,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李文星就連自己的事業核心,星字頭系列公司都是聘用信任的人去管理,更別提只是為完善產業鏈而設立的下游公司。
不說他本身的能力,就不足以駕馭以製造和貿易為主的集團公司,哪怕是有那個本身,也沒那份閒心啊。
現在這樣多好?即使李文星不出面,在其他兄弟三人的領導,尤其是翁卓旭的努力下。
不到半年時間,以製造業為主的久隆製造,已經發展成共計有大小十一間子公司,僱員超過兩千名,市值七千萬以上的大型製造公司。
同時久隆商貿也已經發展成,擁有上千名業務員,月銷售額達到四億的大型貿易公司。
是否覺得誇張?久隆製造何以發展的如此迅速?
不要忘了這家集團公司的背景,只要看看這家公司的幕後股東,李文星、翁卓旭、大老成、曾華強。
四人合稱九隆四少,皆是香江三大社團之一,和字頭社團內,年輕一輩的扛旗者。
尤其是李文星的特殊身份,由他們四人合夥成立的久隆製造,打從一開始就背靠社團,先天就比別的創業公司路子寬。
不僅有政府各個部門大開綠燈的配合,還能拿到社團內部,以及銀行方面的低息貸款。
再加上有李文星名下的兩家星字頭公司,不要命的下訂單,可以說這家制造公司,一直都是處在極限的發展狀態中。
好比製造公司旗下的印刷廠,從收購回來後就一直在不停的印製刊物。
光是星語公司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