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摘》二十期,共計一千五百萬冊。
《尋秦記》五本實體書,共計七百萬冊。
《櫻桃小丸子》漫畫十二期,共計五百萬冊。
《變形金剛》漫畫十二期,共計八百萬冊。
以上只是主要訂單,星語當然也不可能只有這些業務,只不過其他刊物銷量比較小,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百來萬冊。
很明顯,如此海量的印製任務,起初收購回來的那個小廠子,早已跟不上發展需求。
擴充套件再擴充套件,現在的印刷廠已經擴充套件成,擁有七十多名員工,七臺超大印刷機的大廠。
這樣擴充套件的結果就是,除去承接星語文化的訂單,還可以在外面包攬別的印刷業務。
有和字頭社團龐大的人脈資源支援,根本不愁沒有生意上門。
還有製造公司旗下的服裝廠,從收購第一家開始,就一路不停的兼併。
現在也已經擴充套件成一家,僱員超過一千三百名,平均每天生產兩萬多件衣服的大廠。
如此瘋狂的兼併擴充套件,當然不可能只生產由紅妮設計室,設計出的漫畫風的衣服。
事實上,在兼併過來的六家服裝廠中,有四家廠子本就有著固定的客戶。
只不過因為經濟形勢不好,廠子能接到的訂單很少,也就賺不到多少錢。
九隆製造把他們兼併過來後,統一調配管理,再重新整合一下原來的商家客戶,挖掘出新的銷售渠道,其生產計劃都已經排到年後去。
然而相比製造公司旗下的玩具廠和塑膠廠,前面這兩家廠子的發展就有點不夠看啦。
單說玩具廠這邊。
玩具廠最開始是以承接來自,基於星語文化名下的兩本漫畫版權,所開發出的一系列玩偶、公仔、手辦等種類的玩具訂單為主。
再經過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在市場上橫衝直撞,開發其他產品。
塑膠廠也是一樣。
塑膠廠最開始也只是個小廠,收購回來後就只做魔方和一些小玩意兒,甚至在魔方銷量暴增的時候,還因為產能過低忙不過來。
隨即李文星就下令繼續擴充套件收購,同時開發生產其他種類的商品。
要說印刷廠和服裝廠,因為商品種類單一,市場佔有率也需要慢慢爭搶,前期的發展肯定會非常緩慢。
玩具廠和塑膠廠就不同,這兩種元素的商品本來就種類繁多。
放眼看去,但凡是間常住人的屋子,裡面絕對能找到這兩種商品,不相信可以你試一試。
且這兩種商品,製造門檻低,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含量。
其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品牌、質量和規模,然而這三點久隆製造全都達標。
質量可以自主控制,規模則是靠兼併收購。
至於品牌,藉由生產魔方和兩本漫畫同款聚集起的名氣,哪怕做個塑膠碗,生產一套積木,全都是小丸子的包裝同款。
就這還是李文星之前有交代,在沒有遇到惡意爭對的時候,絕對不能走歪門邪道,否則兩家廠子的發展還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