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洪武二十年,大明方知道李成桂,高句麗改朝換代的事?
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故事?”
常森目露疑惑的看向蔣瓛。
錦衣衛確立編制,是在洪武十五年,但這不代表錦衣衛出現的就晚,實際上早在朱元璋還為吳王的時候,類似錦衣衛的部門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不顯與人前罷了。
後因懿文太子反對,毛壤行事過於粗糙,編制被裁剪,可時至今日錦衣衛不還是在活動。
怎麼一支重要的間諜,反諜,偵查的力量,怎麼可能犯下忽視藩屬國政變,且四年都沒有反應的低階問題?
更別說漢王陳理,歸義侯這種政治犯在高麗。
其中要是沒問題,那有問題就是腦子。
“關於這一點,講真,我也給不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
我只知道洪武二十年,李成桂上表呈書大明,取高麗而代之,負責相關事務的是現錦衣衛統領李成意,而我所執掌的範圍,主要是在應天府,中原。
塞外,藩屬國這一塊我不曾過問。”
面對常森的疑惑,蔣瓛無奈的聳了聳肩,這件事他是真的不知道,知道也沒必要不說。
“那麼如果,我是說如果,按蔣總你的估算,若是由你們進行主持,在敬業齋全力支援的情況下,完成對朝鮮的滲透需要多久?”常森開口。
聞言,蔣瓛的目光看向朱允熥。
常森作為軍機大佬,為軍機佈局,可以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決定,可眼下朱允熥在場,蔣瓛需知朱允熥的態度。
“長久規劃中,倭國與瓊海可形成互補,朝鮮則可與中原形成互補!”
朱允熥開口道。
李成桂開闢的朝鮮王朝,那可是號稱“三千里錦繡山河”,幅員遼闊的同時,自然資源更是豐富。
鐵礦,鋁,鋅,銅,金,銀有色金屬,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工業資源,都有大量儲備,後世聞名的茂山鐵礦,探明儲量超50億噸,可開採30億噸。
十九世紀倭國第一步搶佔朝鮮,為的就是這些天然資源,也正是有了朝鮮的供給,倭國才能在短短十幾年步步做強,最終產生不該有的野心。
瓊海已經開始搞工業化,長久考慮,半島那塊土地上,朝鮮族可以有,但朝鮮王朝最好還是不要。
“一刀買賣,我推薦鐵刀,長久買賣的話,我則推薦白章,這兩人的手段都多,鐵刀更是善用人心,只不過為人更直接,節奏控制更好。”蔣瓛沉聲道。
錦衣衛不做以前的勾當,是蔣瓛等人所想,也是朱允熥有過承諾的事,但情況要分開說,這種對外滲透,為中華謀益處的事,蔣瓛內心並不拒絕,只要回到瓊海身份能幹淨就可以了。
“這種關乎個人選擇的事,姜總你就別大包大攬了,還是讓我去談,對此我會邀請黃子澄做背書,絕跡不會因此影響到個人!”常森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