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因移交三神器,加上戰爭全方面失利,已失去了實際的控制地位,但也因為這點,南朝支持者,或者說是不被北朝接受的貴族,他們對外界非常積極,不過我們的反饋……”搖了搖頭,梅松林繼續說道,“北朝則與朝鮮王國聯絡較多,如果想要更具體的瞭解倭國境內情況,除開派人進去外,我覺得朝鮮王國是一非常好的渠道,尤其是這些年,因戰亂倭國境內缺乏大量糧食,與朝鮮李朝接觸極多。”
梅松林笑道。
這話一說,懂得都懂,在座幾位交流了一下眼神,梅松林也是非常有眼色的告退,在侍從的帶領下離去。
梅松林說了不少,但依舊給人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
只是一個框架上的補充,細節方面也就那樣。
唯一有用,或許就是給眾人講明白了,倭國境內的勢力組成,及南北勢力對外溝通情況。
簡單的說……
正統在南朝,且在洪武三年與大明建立了外交關係,但代表倭國正統的三神器卻已移交,勢力範圍被壓縮,南朝天皇及南朝統治力,已名存實亡,距徹底消失也就時間問題,但同樣南朝上下對於外界力量更為迫切。
北朝,掌握三神器,勢力龐大,與朝鮮李朝建有聯絡,對倭國境內建立了實質性,有效性的統治,不過內部矛盾巨大,後小松天皇室與町幕府之間不說水火不容,雙方也是存了物理上解決對方的念頭。
不過基礎與這些,瓊海能做的文章也不小。
“都說說吧,接下來我們當從哪些地方入手?”
看著在座的幾位,朱允熥端著茶杯抿了一口。
倭國的問題不小,卻不是眼下的問題,能做也只能先從外圍下手,做些邊邊角角的事。
重要但不緊急,瓊海至少有一年的時間來準備,只需給予重視便可。
他開不開口都一樣。
不妨聽聽所有人的意見。
“目前情況不明,不過可以確定兩點,常向東受邀進入倭國,背後不是北朝天皇,就是室町幕府。
這一進,等於走進來倭國的旋渦。
本該是避免,可如果能從中角力,將水變得更混亂,對我瓊海有巨大好處,唯一可惜的是,我們這目前做不了任何反應,而且還需要擔心常向東的安全。
好在梅松林剛才的話,已經給了第二條路,朝鮮李朝,我們船隊從去年便與朝鮮做生意,影響力逐漸向上,完全可以作為階梯,找尋接觸倭國北朝的機會,從側面進一步瞭解倭國!
同時最應該著重關注是室町幕府的!”郭清左手捧著本子,右手轉著炭筆。
“不錯,甭管我們選擇從何處入手,室町幕府都不能留!”解縉附和道。
室町幕府為什麼要架空天皇?倭國天皇是否值得尊重?是否真有君主之尊?
這些問題暫且不說,就中原千百年塑成的大環境,室町幕府這等叛逆都應該被清理,不然還留著過年?
“蔣總,關於高句麗,我要沒記錯的話,洪武五年,洪武大帝便派元朝降將樞密使延安答理護送漢王陳理,歸義侯明升,遷居高句麗,並厚賞高麗王,讓其善待此二人。
也就是說,錦衣衛最晚在洪武五年,便對高句麗有了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