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離開警戒區域之後仍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進一步躲到了控制間旁邊。
甚至能聽到裡面傳來常浩南發出下一步指令的聲音:
“爆轟管充氣……”
“核准電路狀態,準備生成控制磁場……”
“注入電離種子,確認磁場形態分佈……”
“……”
“彈藥進膛,採用單發射擊模式……”
對於炮兵同志們來說,或許前面的部分他們聽不太懂。
但這句話可謂再熟悉不過。
無論採用什麼發射原理,炮彈進膛基本都是發射過程的倒數第二個步驟。
剩下的,就是擊發了。
果然,在一陣液壓連桿機構工作所發出的吱嘎聲之後,常浩南的聲音再次響起:
“準備,3……2……1……”
“點火!”
這裡的點火當然不是指炮彈底火。
而是讓爆轟管中的氫氧混合氣開始燃燒。
“砰——”
隨著常浩南話音落下,先是從炮身底部傳出了低沉的爆鳴聲。
其實氫氣爆轟所產生的威力不小,只是被爆轟管的外壁所限制,傳導到外界的聲音效果不太明顯罷了。
而早就打好預防針的炮組眾人目不轉睛地看向半空中那條四面漏風的“炮管”,同時幾乎下意識地把嘴巴張開到最大。
這是從第一天當炮兵開始就會被教授的技能。
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巨響或衝擊波時,張嘴可以將鼓室的空間開啟,從而平衡耳膜兩側的氣壓,降低對於聽力系統的損傷——
其實捂耳朵也是一樣的效果,但幾個人都不想錯過最後一道指令下達的瞬間。
然而……
預料中震耳欲聾的轟鳴並未出現,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陣尖銳的金屬摩擦聲。
伴隨著不那麼明顯的、大電流經過某些元器件所產生的嘯叫。
就在幾人還沒太回過味來的時候,只聽見炮口遠端的方向傳來“咚——”的一陣重物落地聲。
循聲望去,依稀能看到大約幾百米外的沙地上騰起三股煙塵。
直到幾秒鐘之後,剛才那名上士才率先合上了嘴。
但旋即又重新張開:
“啊?”
他用將信將疑地眼神看了看身邊的連副,又看了看遠處那門好像沒發生任何變化的電磁炮:
“這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