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整體呈圓錐形的彈頭能夠嚴絲合縫地卡進彈夾和發射軌道,炮彈最外面包裹了一層由金屬材料製成、並附有滑動彈帶的彈託,而尾部則是一塊能夠嵌入到炮閂底部,用於限位和推動炮彈前進的電樞。
得益於相對簡單的結構,一個完整的彈丸發射模組只有大約15kg,相當於同口徑59式100mm高炮炮彈的一半。
體積更是隻有後者的三分之一不到。
單從技術上講,這當然是相當巨大的進步。
不僅可以多帶幾倍數量的彈藥,還能省去運輸裝填過程中的不少麻煩。
但對於出慣了大力的炮兵們來說,懷裡這輕飄飄的感覺,總讓人有些心裡沒底。
一名四級軍士長把左側一號輸彈機的蓋子合上,又習慣性地用力敲了敲,以保證固定到位。
接著猶豫了一下,然後又重複了一遍剛才的操作。
似乎是有些不放心。
“我說連副,這麼大的一個玩意,就發射這麼輕巧的小炮彈?”
他抹了把順著鬢角直淌下來的汗水,看向身後不遠處的副營長陳立雲。
後者理所當然地點點頭:
“之前訓練的時候,不就是一樣的東西麼?”
軍士長撇撇嘴:
“我一直以為訓練用的只是模型,結果今天才發現竟然是實彈……”
陳立雲笑了笑:
“可別小看這麼個小炮彈,我聽營長說這東西的最大初速可以達到將近3公里每秒,威力比巡洋艦上的203mm炮還大……”
正在伺候二號輸彈機的另一名上士滿臉震驚地抬起頭:
“就這個?”
說著還伸手敲了敲最上面那枚炮彈的鎢合金彈芯。
其實嚴格來說,12kg的彈丸配合3km/s的最大初速,應該是炮口動能比MK16要高40%左右
但因為是妥妥的高速輕彈,所以在彈道末端的能量留存並不樂觀。
只是在多輪轉述過程中出了岔子,不知道是哪一步把炮口動能直接給簡化成了威力。
“呵,你們這態度千萬別在營長面前表現出來,他可是一直當自己是在指揮一門超級巨炮……”
陳立雲此時還不知道範勝輝的幻想已經被常浩南無情戳破,於是善意地提醒道。
然後扯過別在肩章上的對講機:
“報告營長,彈藥已經裝填完畢!”
另一邊很快傳來範勝輝的聲音:
“好,撤下來吧,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收到。”
即便是常規火炮,冷炮狀態下的第一次射擊也要離開炮位,採用傳統的拉繩方式擊發。
所以大家對於這套流程已經輕車熟路。
只不過,或許是因為陳立雲剛才的提醒起了作用,幾個人考慮到連155mm炮都需要十幾米才能保證安全,那這超過203mm炮的威力顯然要離的更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