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上表稱賀,賀表文字,沒有了‘兩宮慈聖’的稱呼。
只剩下了‘慈聖’。
他什麼意思?
太皇太后不得不思考、考慮。
她撫摸著懷中的狸奴,手上漸漸用力,原本乖巧的狸奴,瞬間感受到異樣,發出喵喵的叫聲。
“娘娘……”在她身後的尚宮王氏,輕聲的提醒:“還請娘娘將息寶體……”
“老身知道……”太皇太后點點頭。
在這個時候,她應該保持冷靜。
絕不能表現出任何異樣來,甚至必須比去年坤成節還要開心。
她必須展現自己的度量,彰顯自己的胸襟。
以安內外之心,以順朝野之望。
只有這樣,才有體面。
不然的話,別人就不會給她體面。
無論宮中,還是宮外!|
譬如嘉佑末年,仁廟在朝野大臣的半哄半逼下,被迫立英廟為皇嗣。
但他很快就反悔了!
甚至,當著遼使的面,大呼皇后害朕、張茂則謀反。
有用嗎?
一點用也沒有!
宰執們迅速入宮,穩定局勢,然後佈告外朝——官家是風疾爆發,神昏智迷,所以官家說的都是囈語,是瘋話!現在他清醒了,也感到了後悔,大家都散了吧!
至於仁廟到底是怎麼回事?
朝野上下,無人關心。
誰叫他養不活兒子!
誰叫他已多次中風,隨時都會升暇!
誰叫他看不清局勢,分不清大小王?!
他馬上要駕崩了。
所有人都已效忠於新君。
他的統治基礎,已經完全動搖。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英廟即位後,才敢掀起濮議,並迅速得到了一大批朝臣的支援。
太皇太后很清楚,她現在面臨的局面,與仁廟當年,非常相似!
她雖然是當朝官家的太母。
可官家卻有嫡母在,而且,母子感情很好。
而她這個太母,已經老了。
一如仁廟當年,已是落日的餘暉。
保慈宮卻不過四十出頭,最緊要的是,官家還很年輕。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臣們若要二選一,傻子都知道選更有前途的保慈宮。
更不要說,官家的態度了。
所以,她但凡,分不清大小王,要在這個時候在宮中掀起什麼波瀾來。
朝臣們會立刻和當年一樣,對外宣佈——太皇太后神昏智迷,所言皆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