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他們具體做了那些操作?
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他們瘋狂的開始向外引進勞動力。
根據李憲的那幾個舊部報告的情況來看,他們最初似乎是透過朝聖的吐蕃、党項以及漢人隊伍,招徠勞動力。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這樣的招工速度太慢了,不得勁。
所以,他們開始主動起來。
這些人主動起來的後果,就是熙河周邊的党項、羌人、吐蕃人,都被大量吸引,前往熙河路。
熙河宋軍,可能開展過幾次武裝護送的行動——甚至可能還和溫溪心、溫巴心這樣不服阿里骨的吐蕃大首領,聯手做過一些可能不方便讓朝堂知道的行動,從青宜結鬼章那邊,‘帶走’了不少人。
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即使有差別,大概也差不到哪裡去。
那麼,吐蕃人和党項人,會坐視熙河方面這麼吸血嗎?
不可能的!
現在,吐蕃人跑來汴京告狀,很可能就是他們內部的主和派在做最後的嘗試。
一旦,汴京這邊答覆不合他們的心意。
趙煦感覺,戰爭很可能就要提前了。
因為,今年的旱災,還在繼續,甚至有擴大的可能。
旱情正在從淮南路,向北方蔓延,京西那邊也出現了旱情。
在全球性的小冰期氣候影響下,位於降水線內的中原都在乾旱。
青唐河湟靈夏河西呢?
恐怕災情只會更嚴重。
而旱災之下,活不下的人,會越來越多。
為了活命,逃亡大宋的吐蕃人、党項人、羌人也肯定會越來越多。
這些人逃亡大宋境內,是很方便的。
熙河那邊沒有長城,那邊也沒有什麼邊境概念。
尤其是遊牧民族,隨著季節變化,逐水草而居。
特別是那些小部落,真的是隨意往來。
党項那邊可能還好點,管的嚴一些。
青唐吐蕃那個鬆散的政權,就別想管住下面的那些小部落了。
人家活不下去,潤到大宋這邊逃難,不費吹灰之力。
過去的話,熙河可能會嫌棄這些人。
河湟的窮鬼,跑大宋要飯來了!
滾!
現在嘛……
恐怕是歡迎都來不及。
這來的哪裡是什麼要飯的?
分明是財神爺的童子。
所以啊,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而且,這還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戰爭。
趙煦從向宗回、高公紀的密報,以及趙卨、王文鬱、李浩等人的奏報文字裡,能看到這些傢伙潛藏的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