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魏庸其實並不太敢跟秦國大戰,因為之前楚魏齊三國的那場大戰把他給嚇傻了,可他也很清楚,有魏國在,他才是一人之下的大將軍,沒了魏國,他啥都不是。
但是打他又不敢打,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百鳥的人便給他推薦了三員大將——尉繚之父、國尉尉達,尉繚以及原魏軍魏武卒的千夫長典慶。
尉達這個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的人究竟是不是蠢貨,大虞的謀士們都不清楚,但尉繚不管怎麼說都寫出了武經七書之一的《尉繚子》,這樣的人總不會太差吧?
尉達、尉繚父子就算都是趙括,但趙括好歹也能夠跟白起過過招啊。敗給白起可不丟人!
徐庶和程昱都對尉達、尉繚父子寄予厚望。
典慶則是魏國大將軍段幹崇的得意弟子,雖然只有神話二階,但是一身橫練功夫強橫無比,同級的刀劍根本無法擊傷他,是一個比無雙鬼還要強悍得多的沙場猛將!
在與楚王卒一戰中,典慶力竭昏迷,賈詡以為戰場上已經死的只剩了楚王卒了,就撤了亂武結界,結果後來在清理屍體的過程中,發現了還有一口氣的典慶。
典慶被救後,心中扭捏,並不願意加入大虞軍。
賈詡也不介意,只是讓張仲景親自出手,幫他養好傷,告訴他以後無處可去可以來虞國之後,便送他回了魏國。
賈詡的舉動,讓典慶很感激。
百鳥代表的是韓國,而魏庸跟韓國正處在蜜月期。
魏庸的女兒魏纖纖也多次來信,表示她在韓王宮過得很快樂。
幾番思索之後,魏庸便同意了韓國的意見,以尉達為主將,尉繚、典慶為副將,統帥五萬魏武卒提前設伏,並一面積極動員大軍,一面向各國求援。
韓國首先答應出兵。
虞國也表示會派兵進行支援。
趙國一看,老子剛吃了蒙驁的虧,如今廉頗又回來了,幹嘛不報個仇啊,算老子一個!但趙國的要求是廉頗為帥。對此,韓魏虞都表示沒意見。
東方五國中,唯有齊國表示力有未逮,壓根兒不想出兵。
很顯然,這次秦國送給後勝的賄賂很多。
但大虞並不是很介意,反正有些故意放任的意思。
有道是“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大虞的策略就是跟秦國反著來,如此一來才能夠得到其他幾國的支援,大家一同抗秦。
有趙國和魏國頂在前邊,大虞才能夠苟發育。
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讓秦國把魏國和趙國打疼了,但是又不能讓魏國太得利,以免養虎為患。
至於說齊國,就讓他先跳吧,讓他繼續噁心韓趙,只要他不明確站在秦國一方就足夠,等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大虞可不介意聯合韓趙魏先滅了齊國。
齊國的地理位置看似優越,但大虞其實只要做出北上決戰的姿態,將齊國的主力都吸引到邊境,然後水軍直接黑虎掏心從臨淄北方登陸,包圍臨淄,到時候齊國自然就會投降——以齊王建和後勝的水準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的可能會主動投降。
齊國就是一塊肥肉,秦國願意讓這塊肥肉做的更肥美一點,大虞自然樂意。
言歸正傳。
各國還在調兵,但尉達、尉繚父子卻已經等不及了。
他們很清楚魏國的現狀,以魏國現有的軍事力量,一不小心就是萬劫不復,所以他們決定主動出擊,在卷設伏,結果真的打了一個漂亮仗。
卷的大勝,讓魏軍士氣高漲,魏王和魏庸也都舒了一口氣。
但尉達、尉繚父子卻很清楚,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三日後,蒙驁主力到達卷,魏國集結的二十萬精兵也已經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