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上面才想出了換道超車,搞電動車的想法。
而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其實咱們也是做過充分考量的。
目前而言,全世界的汽車有三大強國,就是美日德了。
而這其中,對於未來汽車領域研發最早,最深的也就是日本了。
像混合動力車,氫能源汽車,其實日本早就有了,甚至還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
至於米國和德國,對於未來新能源領域的汽車研發和投入,其實意願並不是很強烈。
因為首先,他們不缺油,其次就是人家在傳統汽車領域技術積累深厚。
這還有好多的技術紅利沒吃透呢,那麼急著搞新能源車幹什麼?
所以他們沒需求!
但反觀咱們就不一樣了,首先咱們在傳統汽車領域,很多關鍵技術被卡脖子,每生產一臺車,都要白白給國外汽車企業上繳大量專利費。
從發動機,到變速器,再到電控單元,莫不如是。
其次就是我們是貧油國,每年石油要大量進口,而且距離中東富油國還遠。
而且運油路線,還要經過很多被米國控制的地域。
所以處於國家戰略安全,還有環保方面的考慮,咱們不得不提早佈局新能源產業。
兩個關鍵要素加到一起,就催生了咱們在新能源領域的提早佈局和謀劃。
可是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時候,這裡面也是有區別的。
因為當時的新能源車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電動汽車,還有一類是氫能源汽車。
而早前的日本和德國,其實都是比較傾向於氫能源車的。
因為對他們而言,氫動力汽車,才是真正的終極解決方案。
首先氫在地球上大量存在,只要有水就有氫,來源簡單,不需要像石油開採那樣投入大量成本開發。
其次就是雖然早些年製備液態氫,成本非常高,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化工手段不斷進步,製備液氫的成本已經是越來越低了。
2000年的時候,製備液態氫每升的成本,可能還要兩塊多,而現在已經下降到了七八毛錢,甚至更低。
第三就是,氫能源汽車的排放非常清潔安全,最後產出物只有水,不會汙染環境。
而電動汽車這玩意,在他們看來就是個偽命題。
首先你造電車,使用的鋰電池,不管是生產製造的過程,還是電池壽命到了之後的拆除處理,都是一個高汙染,高耗能的過程。
其次就是你電動車要充電,那麼你就得發電,而已現在人類在獲取電能方面的技術,主要靠的就是火電和核電。
而這兩種,無論是哪一個都不安全,其次就是不清潔,因為這兩項都很汙染環境。
所以搞電動車,還叫什麼新能源車,完全就是個悖論,就是脫褲子放屁的扯犢子。
所以日本和德國,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佈局,其實更加是傾向於搞氫能源汽車的。
這裡面,尤其是日本,他們在氫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儲備是最多的。
可是這兩個國家卻忘了一點,那就是他們的身份!
他們雖然是目前的世界汽車製造領域的強國,但靠的其實不過是他們的早發優勢而已。
至於而在新能源車領域,他們說話根本就屁都不算!
那誰說了算!?
當然是市場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