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總認為,時勢造英雄,是時代不好,所以他們沒法成功。
他們會說,君不見,哪個那個小學學歷、初中學歷、高中學歷的人,生意做的多大多大。
不否認,有這樣的人。
但這樣的人,越來越少。
對企業的理解,普通人、小商人和企業家的理解完全不同,如同觀眾、業餘選手、職業選手對一項競技運動理解的差別。
企業家賺錢,是一項專業競技。
他不是為了過日子。
就像蘇炳添跑步,他哪是和咱們老百姓一樣比身體好,他的目標是競技。
小商人也許缺錢,但企業家其實早就不缺錢了,但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都是拼命的在發展?
是貪婪嗎?是慾望嗎?
這個問題,在‘走萬里路’時一直困擾著卿雲。
哪怕是在華亭忽悠孫紅兵的那晚,其實他還是沒想明白。
他最終想明白的時候,便是最近。
秦縵縵、唐芊影、陳悅、蘇采薇四女把他的心填得滿滿當當的時候。
做企業就是一場競技,每個人都在不停的跑,因為都想要金牌,都不想失敗。
往,是你個體與行業中那些個體的國內競技,往大說,是你這個企業代表國家和世界各國的企業站在的國際競技。
體育競技,你輸了,丟臉的是你個人,吃瓜群眾只是失望,但國際企業競技,你輸了,毀掉的國家一個行業,成千上萬的家庭會隨之破碎。
既然是競技,那麼它一定會從最開始大家都不怎麼滴的夏姬霸打,發展到最後追求每塊肌肉、每寸空間的合理使用。
做個小買賣,擺個地攤,維持生活,他不需要什麼能力,這不叫創業,這叫餬口。
到了今天,創業者要想成功蛻變為企業家,他必須懂得戰略、組織、人事、產品、服務、品牌……這都是專業技能。
擺地攤的人,不需要懂這些,但做企業,你不懂,只能是財富的搬運工,你即使能掙到錢,也是很快能送給別人的。
所以,大規模創業者群體,註定是要在歷史上消亡的現象。
專業時代的競技,是不需要像老一代企業家如同老一代運動員那樣瞎練狠練的。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一種農具),不如待時。
雷布斯,人們口碑裡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
但作為一個企業家,他是成功的,也是眾所公認那批最努力的。
但他在總結自己的過往時,進行了一段深刻的自我反思,“為什麼有人付出了100%的努力只能換回20%的增長。反之,有人付出了20%的努力,卻能獲得100%的回報?”
“做到極致了,每天要忙‘72小時’都沒做好,直到我40歲才明白這個道理,一個人要成功,光靠勤奮和聰明是遠遠不夠的。”
這個道理,是雷布斯用金山慘敗的慘痛教訓換來的。
卿雲不可能去跟雷布斯比努力,開玩笑,四個……好吧,五個如花似玉的女人,他有大把的人生要享受。
要這般努力,那也是等到力不從心需要躲辦公室保養的時候了。
所以,一開始,卿雲便打算做專業的企業家。
以終為始,以高維對陣低維,順勢、借力、聚能。
什麼是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