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是市場經濟階段所決定的事,越往後走,創業越難。
經濟越發達,企業越少。
在所有的發達國家的歷史階段裡,都產生過雙創的熱潮。
但,都是曇花一現。
為什麼?
三個原因。
第一,行業細分化。
隨著這些國家的GDP快速躍遷,大量的行業進行分化,會出現很多的細分行業。
但這個細分行業裡,會產生大量的整合,資源、市場不斷的向腰部企業、頭部企業集中。
最終這個細分行業只剩下少數幾個企業。
因為這是一個細分市場,細分市場意味著產品單一。
市場和人性,沒法允許細分市場存在大量的品牌。
比如牙刷,如果平臺上有上萬個品牌的牙刷供你挑選,你會挨個將上萬個品牌全部看完嗎?
能去翻看100個頁面的,都已經算是非正常人了。
所以企業總數必然會減少,大量的創業者傾家蕩產,他們不可能成功的。
第二,人工成本。
為什麼阿美莉卡雙創期叫做‘車庫創業’?
是因為全社會創業的代價成本太高了。
在當時的阿美莉卡,你要招10個技術工作人員,燒半年的錢,需要50萬美金。
當代價成本越來越高的時候,當商業越來越集中的時候,雙創是一個必要消失的群體。
在華國,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你兜裡有個幾千塊錢,你就能創業,因為那時一線城市技術工種工資也就百來塊錢,你找510個人,一個月無非也就幾百一千,幾千塊錢足夠燒半年的。
2000年左右,一線城市技術工種月工資大概是1800元左右,你招10個人,10萬出頭能燒半年。
2010年左右,一線城市技術工種月工資來到8000元了,你招10個人,五十萬夠燒半年。
等到2020年左右,一線城市技術工種月工資來到20000元了,你招10個人,要能燒半年,你準備的錢,得120萬起步。
(別拿雙非來槓,技術工種沒那麼廉價的,成電科畢業生起步都是兩萬,23年起步3萬。)
從這個趨勢來看,什麼時代創業是最好的?
肯定不是2020年,太貴了,儘管發展了這麼多年,這個社會也沒有那麼多家庭能夠摸出120萬來給子女創業的。
也絕對不是看起來很少的上世紀90年代初,那會兒的幾千塊錢,從某種意義來說跟2020年的120萬沒太大的區別。
其實最好的創業階段就是2000年2010年。
2000年能掏出10萬,2010年能掏出50萬的家庭,雖然也不多,但遠多於90年代能掏出幾千元和2020年能掏出120萬的。
那是華國唯一一個可以閉著眼睛創業的雙創期,事實上現在華國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也誕生於那個時間段。
然後,便進入了殘酷的創業者剩者為王階段,彎腰就能撿錢的時代沒有了,這是歷史性的趨勢和規律。
因為,創業者創不起業了,整個市場經濟不需要也沒法容納那麼多人創業。
第三,能力。
這是所有創業者最不願意承認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