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讓全國子民,只要是有思維能力的成年人,都配合他演戲,一起“指鹿為馬”的皇帝,他對他國家的掌控力,到底有多恐怖?
御書房內,
大局已定。
鄭伯爺甚至覺得,就算自己不參與這場戲,燕皇自己強行推動的話,也不難。
自己的加入,無非是使得這件事,更順滑了一些。
今日御書房裡達成的共識,明日,朝會時,將傳遍整個朝堂,到時候,大燕帝國的一切,都將為即將來臨的國戰再度運轉起來。
但燕皇,顯然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他不滿足於口號,他迫切地想要自己的功業,可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落實下去。
所以,
他馬上丟擲了下一個議題:
“先攻乾,還是先攻楚。”
燕皇想要接下來的朝會,在這件事上,徹底淪為走過場,不想再將扯皮的事,丟到那裡去。
大方向已經被扭轉過來了,現在,不管心裡是否願意,大家只能在這個方向下,去做出選擇。
王煉當即道:
“陛下,臣以為應先攻乾,乾國富饒。”
乾國的富饒,是眾所周知的事,因為乾國的疆域,大部分都繼承自當年的大夏,地理位置本就得天獨厚,再加上經營開發已久。
打乾國,能方便以戰養戰。
曹榷也開口道:“陛下,臣以為當先攻乾,乾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其國官家已露厲兵秣馬之志,假以時日,乾國必將成為我大燕心腹之患,且乾人三邊直面我銀浪郡,先攻乾,可解我大燕南面之局。”
雖說大燕已經吞併了三晉之地,但燕人還是會將自己的固有國土當作真正珍視的地方,不管怎樣,先保住自己老家再說。
另外,打乾國,可以方便人力物力地運輸,減輕後勤壓力。
而如果打楚國,死磕鎮南關,相當於大燕的軍事調動以及後勤保障,也離開大燕本土,橫跨整個晉地。
是個人,
都知道此時打乾國最合適。
講真,
如果鄭伯爺不是雪海關總兵,如果靖南侯不是在晉地,鄭伯爺也覺得先打乾國最合適,就算乾人這幾年編練和擴充了新軍,但鄭凡不相信乾人的戰力能夠在短短時間內取得質的飛躍。
而且打乾國,一路啃一路收,就算是虧本,但也決不會虧太多,可以有清晰可見地補足。
但奈何,
如果先攻乾,沒自己什麼事兒啊。
靖南侯到時候可能會調兵去攻打乾國,自己呢,只能守家。
打贏了,自己只能遠遠地看著流口水;
打輸了,那大燕的局面將直接崩盤,三晉之地不穩先不提,楚人揮師北伐時,他的雪海關會在第一時間成為一塊楚人大軍包圍下的飛地。
且楚人可不是野人,楚人最強的就是步兵,真讓楚人包圍上來,他們攻城的手段可絕不是當初野人能比的。
最壞的情況下,
鄭伯爺很可能被逼迫地出關去雪原,率領魔王以及剩餘的麾下,去雪原上當名副其實地“野人伯”。
打仗嘛,就當是一場賭博,甭管輸贏,他孃的總得自己去丟籌碼過了手癮到時候就算是輸了也不覺得憋屈不是!
橫豎自己玩兒過了,也經歷過了,最後什麼結果,自己都可以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