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燕皇跪伏下來,
大聲道:
“陛下,乾楚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請陛下為子孫將來計,發義師,討伐乾楚!”
宰輔首先表態。
隨即,
王煉、曹榷、徐秋泰起身,跪伏下來:
“臣請陛下為將來計,討伐乾楚!”
剩下的大臣們,也都紛紛離開位置跪伏下來請願。
前一刻,
還在為大燕這狼狽無比的財政狀況而憂心忡忡的朝堂大佬們,此時各個義憤填膺地請求陛下發兵開啟國戰!
有的,老淚縱橫;
有的,滿面通紅;
有的,不服老請賜一長戈願為前驅;
有的,甘願散盡家財,為大燕籌措軍費。
事兒做錯了,頂多被罰;
態度如果擺錯了,那,要你何用?
所以,
大家的態度轉變得很快,也很徹底,毫不拖泥帶水。
就連太子,
此時也跪伏下來,
“兒臣請求父皇發兵,討伐乾楚!”
早早地搶了前排跪坐位置的鄭伯爺在此時有些心神澎湃;
他其實對那把椅子沒什麼興趣,確切地說,他對皇權的神聖,並沒有什麼感觸;
畢竟在他曾生活的時空裡,買張票就能進故宮轉轉。
但這種根本沒有勢,卻因為燕皇的一個態度,硬生生地將勢給掀起來的感覺,鄭伯爺很是迷戀,也很是陶醉。
在雪海關,他自己,其實也是這樣子的。
他可以不計較利益的值,去純粹憑自己喜好宣佈一些舉措,麾下魔王們不會阻攔,其餘人,也不會阻攔。
但那只是一個雪海關,
眼前這位,卻能號令整個大燕,包括三晉之地的子民,無數人口、財富、糧食,去走上他所想要的征伐之路。
他要逆勢而為,
整個大燕,就得聽從他的詔令,逆勢而為。
鄭伯爺小時候曾聽過一個故事,
叫“皇帝的新衣”。
很多人讀這個故事時,覺得皇帝很傻,百官很傻,子民很傻,然後感慨一下,只有最後那個孩子保留著孩童的純真。
但換個角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