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讓手底下沒多少兵,這問題不大,只要有錢糧,便可招兵買馬,姜鑲調撥三千餘人給兄長,搭建好朔州軍的架構,協助兄弟掌握新式練兵方式、戰法、戰術。
根據這副身體原主人的記憶,姜讓和姜瑄,算不上能力突出,只能算是合格軍人,畢竟是親兄弟,只要不是庸將,起碼能對姜瑄有所幫助。
————————
翌日上午,部下來報,宋應星來了。
姜鑲在書房接見。
“下官參見提督大人!”
宋應星恭敬行禮,他並非空手來見,而是帶著一個包袱。
宋應星五十餘歲,中等身材,顯得有些清瘦,雙目卻炯炯有神。
在原本歷史上,他是在1666年去世,達到八十歲壽命,在這平均壽命只有四十餘歲的古代,算得上非常長壽。
“先生前來,本將軍不勝歡迎!”
姜鑲客氣回禮。
宋應星道:“敢問提督大人,朝廷調派下官前來大同,說是專門研究技藝,不知是否如此?”
他本就厭倦官場,唯獨酷愛科學技術,要不然還不願意重新出山。
姜鑲道:“正是,聽聞宋大人喜愛研究技藝,造詣頗高,著有《天工開物》,是我表奏陛下,向陛下把大人要來,還需仰仗大人研究火器,讓大人把最擅長之處發揮出來。”
原來是姜鑲要他。
他本身就對姜鑲有好感,得知姜鑲對他如此器重,宋應星興奮起來。
“下官定當全力以赴!此次赴任,把《天工開物》帶來了,希望對大人有用。”
隨即,宋應星從包袱裡取出三本書。
姜鑲接過,正是《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卷,每卷一本。
此書分為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能對許多行業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當然,這些技術並非宋應星發明,他是把各類技術收錄起來,使它們系統化、條理化。
此書被譽為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在現代有專門印刷出來。
“先生所著此書非常有用,給工部官員最合適不過。”
宋應星嘆息道:“可惜啊!當官的都想著撈錢,朝廷沒人重視!”
姜鑲道:“本將軍對各種技藝很重視,像先生這樣的人實在太少,先生所著各種技術,我會著重推廣。”
隨後,姜鑲帶著宋應星,來到火器作坊。
來到大門口,這裡有全副武裝的大同軍把守,上方牌匾已經換了,換成“大同兵工廠”。
在這時代,並未有工廠一詞,一律稱為作坊,姜鑲將火器作坊改名為兵工廠。
自此以後,在漢語詞彙量當中,有了“工廠”一詞,大型的作坊稱為工廠。
兵工廠內,熱火朝天,工匠們全力生產著。
姜鑲帶著宋應星,來到火藥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