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們就別調侃陶老師了,該幹嘛幹嘛去!一個個為老不尊的樣子,別把人家小陶和小李帶壞了。”楊忠明忍不住笑罵道。
陶禮笑一笑,沒有說話,而是徑直走到陳天祥桌子前,抱起18班的那一摞作業就往回走。金陵中學每個教學班的學生人數都是50人封頂,但實際上很少有班級能達到50個人,最多的好像也就是18班,有48人,其他班穩定在45人左右。
雖然系統沒有細說什麼是青銅寶箱和白銀寶箱,但是這麼多天下來了,陶禮也算是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系統出品,必屬精品”!
批改作業很像工業生產中的流水線作業,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無非就是重複性勞動,但是改的多了,視覺疲勞,改錯的現象自然就會發生了。
在陶禮把作業抱過來的同時,系統的計時就已經開始了,陶禮不僅能隨時看到還剩多少時間以及已經批改完的作業量,甚至還能聽到“滴答滴答”指標擺動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幻聽。
批改作業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記住每一題的答案,參考答案陶禮已經拿到了,他現在正對著答案,認真的批改著第一份作業。
“填空題的答案是5,89,sin3x……”,陶禮一邊用紅筆迅速做著批改一邊在腦海中將答案對應著記下來。
因為蘇省的高考沒有選擇題,所以平時的訓練也就不會有這種題型,這就無形加大了批改的工作量。
前十分鐘,陶禮基本處於探索階段,以記憶答案為主,所以這段時間裡,陶禮只完成了五份作業的批改,而這個時候,陶禮腦海中對於每一題的答案已經有了初步的體系,所以他開始嘗試著脫離答案自主批改!
15份,20份,30份……陶禮的批改速度越來越快,雖然並沒有從系統那裡獲得過任何關於批改作業的獎勵,但是這種記憶的慣性,卻使得陶禮不用任何人教,就能自動掌握批改作業的技巧!
而且作業的批改不僅體現在“快”上,準確率也是實打實滿足的!
25分鐘後,陶禮就全部完成了18班總共48份作業的批改,不僅如此,在批改的間隙,陶禮甚至還將每一題的錯誤人數以畫正字的方式給整理了出來,同時還把最常見的錯誤答案附在了後面……
時間:25/120
批改量:48/50(青銅寶箱)
48/500(白銀寶箱)
陶禮看了看視線右上方的進度,然後信步走到陳天祥面前,“陳老師,24班的作業也給我吧!”
陳天祥一愣,“18班的已經改完了?”
“改完了!這是他們班的錯誤率情況。”說著,陶禮就將那張畫滿了“正”字的紙條遞到了陳天祥面前。
“這麼快?”陳天祥忍不住提高了音量。
這回輪到陶禮發愣了,我做了這麼多工作,為什麼他們只看到了“快”?
“陳老師可以再檢查一下!”
“不用了。那就辛苦陶老師了。”對於批改作業這種小事,陳天祥還是選擇相信陶禮的。
得到陳天祥的許可之後,陶禮又隨手將24班的那一摞作業給抱了過去,一分鐘多一點的時間裡,陶禮就已經完成了剩餘2份作業的批改。
“批改量達到50份,獲得青銅寶箱一個!請選擇是否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