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代以來,煤炭從最初的用作取暖燒火做飯的燃料以外,甚至還開始向冶煉方向發展,從冶煉農具到冶煉兵器,都可以看見煤炭的身影。
《諸界第一因》
山西產煤亦產銅鐵。
羅幼度在攻取北漢以後,任命擅於冶煉的繼顒和尚負責治銅鐵。
新朝建立,需要大量的銅來製作錢幣,也需要大量的鐵來鍛造兵器、鎧甲。
這龐大的鑄幣、鍊鐵需求,衍生了許多這方面的好手。
其中負責燒煤的蒲德就有了意外發現,他在燒煤的時候發現一些煤渣。
這些煤渣居然比生煤熱量更高。
經過研究,蒲德研究出了從生煤提煉焦炭的技術,提高了煤炭的功效。
原本一個時辰才能融化的生鐵,用焦炭只要半個時辰。
而且以焦炭煉製出來銅鐵質地更好,效率更佳,產量與質量並存。
《山西日報》末尾還表明,要向中原朝廷上表蒲德的功績。
耶律敵烈看得心癢難耐,《山西日報》並沒有細說焦炭怎麼來的,只是一個勁的表功。
好歹也當過幾年的雲九州的老大,自然明白冶煉效率、效果的提升,對於一個國家是何等重要。
耶律敵烈不止一次對楊業麾下靜塞軍,那一身鐵甲的垂涎。
轉念一想,耶律敵烈心頭一樂,這《山西日報》都記錄了自己的事情,地方書生都讚美自己,想來此行無礙。
自己是哥舒翰,表現好一點,保不準也能得到一支鐵甲騎兵呢。
耶律敵烈繼續看下去,下面一頁寫得正是他的事蹟。
一看署名又是盧多遜,一拍腦袋,悔不當初。
禮物還是送輕了呀。
應該將自己的那件熊皮大襖送給他。
耶律敵烈帶著幾分忐忑的往下看,通篇都是溢美之辭。
相比趙普寫文章,半天憋不出一個屁來。
盧多遜那是名副其實的進士,博涉經史,文辭敏捷,即便是白話文也寫得流暢優美。
耶律敵烈都給誇得有些臉紅,不好意思的又看了幾遍,然後戀戀不捨的看餘下的文章。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或是宣揚孝道,或是好人好事,或是精彩文章。
耶律敵烈大感震撼,歎為觀止。
中原遠比他想象中的更要可怕。
耶律敵烈記得他父親耶律德光曾經說過一句話:“崛起的中原不可敵,能夠身在中原混亂,禮崩樂壞的時代,是何等的幸事!我契丹當趁中原疲軟,民心不定之際,入主中原,取之國祚,問鼎天下。”
唉!
一聲長嘆,耶律敵烈低聲道:“現在的中原,就是不可敵的時候吧。”
路上隨意遇到的書生,都瞭解國事,心繫國事,何況他人?
洛陽本就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一掃往日沒落。自從任命為西京以後,地位更是直線上升,加上洛陽城的整體修繕。
這承傳多年的歷史古都正在一點點的重現昔日光彩。
耶律敵烈如同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一樣,帶著幾分麻木的道:“這一重建的洛陽城,以勝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