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只求一個熱鬧,不喜歡這種文化氛圍的人也註定不會失望的。
因為南門和西門的兩條路線就是寧衛民為普通百姓設計的。
從這裡離開的人,一旦過了成貞門,肯定就能找到他們的樂趣了。
實際上說白了,受到康術德對廠甸廟會描述的啟發。
寧衛民又結合了他自己對未來新春廟會的記憶。
等於是用天壇公園的地方,總共開辦了兩個節場。
一個是中軸線路的廟市。
另一個是西邊以齋宮為中心的廟會和民俗遊藝。
這樣一來,無論高檔的、低檔的,無論高雅的、通俗的,基本全都囊括其中。
差不多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喜好,把所有的顧客一網打盡。
像當下,打地壇來的這三位中,書記和副園長就分明感受到了高階廟市的魅力,有點挪不動道兒了。
別的不說,就光祈年殿外牆這些攤位,就把他們眼睛給看花了。
那一眼望不到頭的瓷器攤兒,舊貨攤兒,那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書攤兒,那一個接一個的特藝工藝品廠家……
哪一個不值得細瞅瞅呢?
什麼瓷器、銅器、銀器、舊貨、舊書、舊報、竹雕、木雕、石雕、牙雕、玉雕、髮廊、像章、印章、筆墨、紙張、扇面、鎮紙、墨盒、硯臺、筆筒……
那一件件的東西,白棉紙上,開啟包兒,單擺浮擱著,件件引人,耀人眼目,怎麼著都看不厭……
書記和副園長不知不覺逛了半個小時,即便是走馬觀花,也還沒看完一半呢。
他們都有點不敢看了,心知要想細看,就是一天大概也看不完這所有攤上的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記和副園長還都從中找著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都沒管住自己的手。
敢情書記的愛好是寫大字。
走到戴月軒的攤點前,他看過沒多久就想要買人家的湖筆。
不為別的,就因為戴月軒是曾經給開過第一代領袖定製毛筆的老號,專門把為領袖定製的兩款毛筆款擺在玻璃罩子中展示。
雖然價錢很貴,八元一隻,都足夠買只英雄鋼筆的了。
可書記還是毫不猶豫的拿出了十六塊錢,一樣買了一支。
副園長倒是沒書記這樣水準的雅好,可問題他是個愛聽評書的主兒。
雖然還到不了劉寶瑞的相聲《書迷打砂鍋》那般神魂顛倒的地步,可也有點謎症。
平日裡,他就喜歡到處蒐羅評書話本,見著就買,家裡什麼演義故事的話本都有。
今天他在來燻閣擺的舊書堆裡,無意中發現了一套《十二金錢鏢》民國話本,那是如遇至寶啊。
對這種壓根沒聽過的故事,他怎麼也要大飽眼福。
於是儘管十二塊的價錢讓他肉疼,他也捏著鼻子付了。
心說就當捱了十二鏢了。
總之,結果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這一不留神居然還讓天壇掙了他們一道。
他們各自心懷複雜的滋味,不覺互相看著各自手裡的東西,搖頭苦笑。
至於司機,雖然對這些高雅的玩意不敢興趣,看也看不懂,純粹是勉強陪著領導轉悠的。
可也一樣感到開了眼界了。
而且他也同樣沒逃過自掏腰包,給天壇公園貢獻利潤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