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就隨聲附和。“還有這樣的好事?那當然可以幹呀。攤派了這麼久,現在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有國庫券,貨源肯定是沒問題。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等到到期兌付的,有人急需用錢就會急著把國庫券賣掉的。要真是這個價格就能買到國庫券,我們即使不能馬上賣出獲利,也沒關係。大不了就存在手裡等著到期兌現。最差等兩三年也是翻倍的利潤。到時候我就能給你們兌出錢來。”
年京聽老婆這麼說,也有點動了心,只是他不像江家兄妹那麼看好。
“江浩,你的訊息渠道我信。可是也別想的太美,你想啊,咱們現在雖然提前佔點先機。可也就是一錘子的買賣。要是這事兒見報之後,那大家還不都去幹了?到時候還能賺到錢嗎?那就未必了。我看咱們還是兩邊都做好了,批文不放棄,國庫券也做。那樣更保險。”
江浩其實無可無不可,就要點頭答應。
然而這次只想過安生日子江惠卻不肯妥協了,直接懟了年京。
“我哥這是多好的主意啊。哎,你這人怎麼不領情呢。你難道非要在批文的生意上栽一次大跟頭才滿意嘛。我可告訴你啊,批文不許碰了,否則你別怪我收回給你的貸款。”
而她的威脅卻讓年京感覺有點下不來臺,忍不住回懟。
“那萬一國庫券要掙不到錢呢?到時候要是我不能準時還上你們信用社的貸款,你可別怪我……”
“不可能!”
可偏偏江惠還真不信這個邪,說出的道理也讓人服氣。
“你的擔心根本就是杞人憂天。國庫券不是誰想做就能做啊,資金和人手都是門檻。幹這個,錢少了不值當的,錢多了,兩地跑就有安全的風險。你以為老百姓有這個膽量還是這個能力?何況這個訊息國家也絕對不會大肆宣傳,見報最多就是個通訊稿的形式。否則全國人民要都知道,錢可以那麼輕鬆地賺,誰還有心思上班?那還不一窩蜂都去買賣國庫券了……”
還別說,這江惠還真有點巾幗不讓鬚眉的勁兒,她的見識的確在年京之上。
實際上,還真就讓她料準了,後面發生的事情,真就像她所說的那樣絲毫不走樣的在進行著。
雖然《開放國庫券轉讓市場試點實施方案》見了報,可也就是一晃而過的事。
各大新聞媒體對此都是寥寥幾語而過,沒人敢於重點解讀。
而能夠從中看到市場機會的人也並不太多,簡直少之又少,還沒炒匯的人多呢。
當然,或許也是因為資金和人手門檻高的緣故,才沒有多少人參與。
反正這麼說吧,這門生意簡直就像為他們這個小團伙天設地造的一樣,讓他們幾個很容易就賺了大錢。
第一筆生意,就是江浩和年京率領他們的手下,帶著這些人提前收來的八十五萬元國庫券,在滬海國債放開交易的第一天趕到了滬海的交易市場出售。
當天就全賣出去了,輕輕鬆鬆賺到了三萬四千四百元的價差,刨去這趟差旅費和消費吃住,淨賺三萬三千元。
江浩和年京每人分了一萬五,三千留給了江惠。
此後他們就按照這種路數,一發不可收拾,越做越大,資本也越滾越多。
不得不說啊,他們這個小團伙會被稱之為鐵三角,的確是名符其實。
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彼此有著一層親戚關係,可以比較相互信任,默契合作。
更是因為他們各自都在這門生意裡發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
像江浩靈光的頭腦和資訊渠道是他的優勢,讓他領先於京城的大部分人察覺到了這個發財的機會。
沒有他就沒有這個買賣,光這件事他就功不可沒。
而且他的關係比較“硬”,他的朋友都是各處的頭頭腦腦。
所以他收國庫券這事兒也最容易。
只要那些小領導們替他一發話,往下一吩咐。
往往就是好幾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國庫券資源”落到了他的腰包裡。
而他的妹妹江惠作為一家信用社的信貸部主任,作用更是明擺著的。
誰都清楚,幹這個,資金是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江惠則可以給丈夫和哥哥的公司提供最大的資金幫助。
有這麼個財神奶奶在,賺錢就變成了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兒了,他們就是想不發財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