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其他也看到這個賺錢機會的聰明人,還在以幾萬塊的額度收購國庫券,然後轉手掙個一兩千塊的時候。
他們就已經把收購大業的規模弄到了幾十萬、上百萬,每次倒騰都是幾萬塊幾萬塊的賺。
這種速度對比,那簡直就是邁巴赫跑車對比人力三輪車,爽到了飛起好不好?
至於年京,也別小瞧他,他的關係網不在於硬,而在於廣泛。
對比江浩,他認識的能管事的人不多,但優勢在於各行各業都有他的熟人。
就連江家兄妹曾經帶過來的朋友,或者是那些朋友的朋友,他也都能說得上話。
因此他發動了自己所有認識的人,給別人一個八折的價格讓別人幫忙代收,餘下的部分算做那些中介人的收益。
所以上門或託人找他兌換國庫券的人就越來越多,每天都有不少人來他的公司,主動給他送國庫券。
其中還有哈德門,知道這門生意自己也能從中蹭到油水後,更是成了讓他倚重的下家。
可以說他坐著就能收上貨來,也一點不比江浩搞到的少。
另外,無論是鐵路還是機場,他也都有門路可以通行無阻。
這樣一來,也有利於他們運輸安全,無論買票上車還是讓運送的國庫券透過安檢,都容易。
總而言之吧,在他們這個小團伙的各司其職,精誠合作下,根本就沒用兩個月,他們就已經成了這行的大戶,完全摸透了其中的訣竅。
就連運營模式都獲得了升級,已經從坐火車倒騰國庫券,升級到了組團去坐飛機去滬海交易的地步。
一次出動幾乎都是五六人,每人要攜帶一個大旅行袋,裡面塞得滿滿騰騰的全是五元和十元的國庫券。
跑這麼一趟,交易額度起碼在一百二三十萬左右,至少也能賺個三五萬。
一個月輕輕鬆鬆就能掙到幾十萬。
不誇張的說,他們的胃口也在迅速擴大。
如今的賺錢目標已經從最初的幾十萬,開始放眼一百萬了。
百萬富翁啊!
這四個字在八十年代的大陸內地還是個很嚇人的頭銜,一般人想都不敢想能擁有這麼多的財富。
結果他們幾個就是靠著這麼簡單的倒騰國庫券即將有望實現了,比“楊百萬”還要更快的積攢到這個身家。
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都沒賺過這麼容易的錢。
不用四處求人,也不用攀附送禮,更不用擔心什麼價格波動的風險。
只要他們陸續不斷的把大家都不樂意拿著的國庫券買走,轉身送到滬海的交易市場來,就能換回更多的鈔票。
他們這輩子也沒過過這麼舒心的日子,在大陸內地資本市場的萌生狀態中真真正正品嚐到了甜頭。
就這麼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輕鬆完成了自己的資本積累,以鯉魚跳龍門的姿態加入到了共和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富豪的佇列。
坦白講,掌握了這麼多的錢,也讓江浩和年京的傲骨徒升。
雖然他們都清楚自己的財富仍然沒有寧衛民多,但他們在心裡卻並不覺得寧衛民還值得他們來仰視了。
畢竟他們都認為寧衛民只是靠吃軟飯才一步登天的。
而私下裡,他們有時候也會議論和猜測寧衛民現在過的日子和他們的差距有多大。
好像也就是一輛進口豪車的差距了。
他們都相信,只要他們也買上一輛進口的賓士汽車或者是寶馬轎車,他們就完全追上了寧衛民的腳步。
而對於這件事,也只有江惠這麼一個明白人,才知道絕對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