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替他把一對藍龍、兩對紅龍、三條金龍和五條銀龍給弄回來了。
這些魚如今都養在南神廚的一間靜室裡,每天都要僱人去護城河撈小魚兒喂著。
目前來看,已經養了一個季度了,差不多算是養住了。
雖然因為路途遙遠,條件所限。
哪怕古四兒有寧衛民傳授的訣竅,在買魚的時候就偷量了這些龍魚原本的水溫,運送的一路上也用最大努力把水溫保持恆定。
可路上還是損耗掉了好幾條龍魚。
但幸運的是,最稀有的藍龍和紅龍都保住了,金龍和銀龍的損失完全可以接受。
寧衛民得知這個喜訊,自然是樂得合不攏嘴啊。
和別人不一樣,沒人比他更清楚這些龍魚日後所能創造的經濟價值。
如果說當初京城七十年代刮起來的熱帶魚熱,只是一種從眾心理作祟,煽乎起來的大眾消遣方式的話。
那麼到了九十年代,整個內地再重新興起的龍魚熱,就是典型帶有投機性質的炒作了。
從南方流到北方的龍魚,那價格高得能令人匪夷所思。
整整十年的黃金期,比郵幣市場的炒作的高度還能讓人上頭呢。
就憑古四弄回來的這些魚,就憑這個年代絕無僅有,自己手裡掌握的龍魚繁育技術。
寧衛民絕對充滿信心能把這十幾條龍魚給繁衍出成千上萬條來。
那弄不好整個九十年代,整個北方的龍魚行情就能抓他自己的手裡了。
頂著個“龍王爺”的名號,暗中操作龍魚的行情不也挺美的嗎?
想到甚至不無可能,他反過來能把龍魚從北向南輸出,就更有一種打破世界規則的快感。
這就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啊!
另外,從個人喜好上說,他的滿足感更大。
原本他就喜歡養龍魚。
這種魚體型優美,又有靈性,傳言還能旺風水,逼格彰顯滿滿。
可上輩子,像藍龍和紅龍這種高階品種,他只能看看,摸不著邊兒。
一是他不夠款,買不起。
二是從內地興起龍魚熱,把價格炒上天后,當時人工繁育技術還未成熟。
許多龍魚的產地都把這些珍稀龍魚定為受保護動物,是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
他是2010年從養銀龍魚開始入門的,後來頂多也就養了一對金龍。
結果這輩子好了,居然早在1985年,古四兒就替他把如今南方市場上能見到的龍魚品種一網打盡了,讓他成了當今的京城玩龍魚的第一人。
別說他自己能隨意擺弄這些珍惜品類,可以挪入自傢俬室隨時欣賞了。
真要是把這些龍魚繁育出一批來,就連馬家花園和壇宮飯莊也可以放上幾缸,增加些富貴神仙氣,好讓客人們一飽眼福呢。
這就是他和別人在虛榮心上的區別。
在別人對於幾千塊BP機趨之若鶩,對價值數千元的電子產品肆意追逐的年代。
他喜歡的玩物卻是日後能賣出幾十萬一條的“龍魚”。
琢磨的是如何創造一股養龍魚風潮,拉動一個大有前景的水族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