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1986年,一年就已經能賺到三百多萬了啊!
怕是北海彷膳和聽鸝館就是綁在一起,聚得全加便宜坊組團,也趕不上壇宮一半的利潤。
不過話說回來,什麼好事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面面周全。
買賣大火也帶來的副作用,那就是目前旅遊團的包餐壇宮飯莊可幹不動了。
沒錯,人力上是不愁,可地方有限啊。
所以目前,這方面的業務也只能轉移到北神廚的壇宮飯莊宴會部去了。
導致北神廚現在也沒有個閒在時候了。
每天都要開門,沒有宴會也得留一個大殿專門接待旅遊團。
但這依然也不是長久之計。
要知道,一旦舉辦重大宴會,尤其是有官方參與的。
北神廚為了保證格調,優先照顧宴會的需要,是要清場的。
而一旦禁止與會無關的閒雜人等入內,北神廚也就沒法提供相應的服務了。
這樣一來,為彌補不足,張士慧和杜陽合計出來的辦法,就是希望能在天壇園內再開一個餐廳,專門負責旅行團的餐飲服務。
】
否則像這麼對付著時間長了,怕是要引起旅行社的不滿,影響到彼此的合作關係啊。
也碰巧了,天壇公園方面發現新春遊園會的彷古茶館這麼受遊客歡迎,越來越覺得是個好點子,值得把這個專案常態化。
同樣萌生了要在園內開個茶坊的想法,所以雙方在這件事上又是一拍即合。
最後經過商議,決定乾脆來個二合一。
就由壇宮飯莊出資,天壇公園出地方,在公園東天門的外壇尋一處空地,興建一箇中式的二層小樓,辦個彷古的茶社。
這種茶社以賣茶為主,兼賣點心和飯菜。
和正經餐廳的差別,不僅在於茶社的建築前後多數帶有遮陰的罩棚,罩棚底下有藤桌藤椅的茶座,必定都要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
能夠遠襯藍天,近映紅牆,可看花、聽蟬、納涼、閒話、歇腳、看報。
其實也在於賣茶的服務和一般的茶館有所不同。
別忘了,正因為茶社是設在公園中的,所以顧客花錢喝茶,在時間上就不受限制。
打個比方,客人如果上午來了要一壺茶,大可以喝到晚上落燈閉園。
若喝到一半,去別處散步或吃飯也沒關係。
只要和茶社說一聲,茶座仍可保留。
而且品茶時候,還可借閱報刊,專有茶社的送報人送報到桌兒。
除了一般的日報和晚報外,也有畫報和期刊,送報人巡迴服務,可隨看隨換。
這就是這種茶社最得人心的地方。
像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北海公園的彷膳飯莊,其實過去就是就是這樣的茶社而已。
此外,天壇公園要辦的茶社還有專屬於自己的特色呢。
就是以服務人員的古裝扮相來招待顧客,還能提供曲藝表演來娛樂遊客。
想也知道,這樣的餐飲體驗一定會受到遊客們的歡迎,是大有可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