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不諂媚,不跪舔就夠了。
而是在創造經濟效益的時候,還能創造出好的社會效益。
像寧衛民這樣的才是。
就憑這一點,他已經強過太多的著名企業家和影視名流了。
何況對於他來說,那一車西瓜和玉米也只是開了個頭。
之後的數天裡,他還多次出錢,為劇組採購了泡麵、各類罐頭,運送到了外景地,用於改善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作為後勤供給的輔助。
而且關鍵是人人有份。
哪怕場工和群演們也分到了手,吃到了他們肚子裡了。
要知道,對於劇組中地位最底層,誰都可以呵斥幾句,指手畫腳的場工和群演來說。
劇組最多的是愛充大個兒的,越權管事,隨意指揮或苛責他們的人。
絕少有劇組人員會像寧衛民這樣和他們說話客客氣氣的人。
尤其是分發吃喝的好事和降溫福利哪兒能輪得到他們?
說句不好聽的,就因為不是正式在編的人員,就連他們自己都接受那種不平等的地位。
可寧衛民偏偏還能想到他們,這簡直不可思議。那怎麼能不感動呢?
特別是在正式拍攝隔河激戰的那場戲的時候,因為現場沒有足夠的姜和紅糖熬薑湯。
寧衛民擔心群演泡在水裡會生病,主動為他們叫屈,不但說服中日兩位導演多等了一個小時再開拍。
而且他是自己開車專門為大家還跑了一趟市裡。
才及時採買來了大批生薑、紅糖,最終保證了所有群演拍完戲後能有碗熱乎乎的薑湯暖身子。
至此,經過這件事後,所有的群演背後無人再拿寧衛民和女主演的事兒溜舌頭了。
反而看待寧衛民,眾人目光均有感激之意。
等到寧衛民離開劇組的時候,更是引得不少群演主動站立起來,分佈其車兩邊,目送而去。
那場面頗有古裝劇裡,百姓送清官掛靴,送萬民傘的意思。
因為對他們來說,寧衛民已經不是什麼財神了,而是菩薩。
至於對於寧衛民本人來說,這一趟最大的收穫除了見到了自己的愛人松本慶子,以解長時間沒見面的相思之苦。
同時完成了求婚這個重要的儀式,基本算和慶子一起敲定了彼此的終身大事之外。
另外他也算是有了片場探班的經驗了。
透過近距離的觀察和接觸,他不但對電影製作的具體方式和多方面開銷更具瞭解。
對於進一步怎麼利用中日兩國不同的政策和資源去擴大影視投資,提前佔領文化版權高地,為自己未來的商業帝國,增加文化性的砝碼也有了更成熟的計劃。
可以說真是不虛此行,其意義遠比表面看上去要重要的多,旁人是絕對無法理解的。
而且關鍵是這段日子過的還挺愉快的。
雖然他和松本慶子都不能像那些不負責任的明星扔開劇組,跑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單獨幽會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