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專為松本慶子改造好的房車,他們待在外景地裡也並不算苦。
甚至當他們兩個單獨躲在房車裡卿卿我我的時候,還憑空多了幾分野趣和浪漫。
而最有意思的是,畢竟是拍戲現場,還是戰爭戲現場,那可長的見識,可看的樂子簡直是太多了。
比如說群演們的日軍和國軍遭遇襲擊。
這種場景往往需多次試戲才能拍攝,因為十有八九會有人笑場。
明明是生死大戰的劇情,但群演們的臉上卻總掛著要奔向新生般的笑容。
這要放在電視劇都是不好敷衍的錯誤,就別說電影中了。
所以無論中日,兩位導演都是氣得七竅生煙,急得五臟欲焚。
唯有和群演們一樣沒有經驗的寧衛民看著忍不住想要發笑,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詼諧。
還有寧衛民逐漸發現,拍攝電影的道具裡不但有真槍,而且裡面的確是裝有子彈的。
只是沒有彈頭,開槍有響動,也有火焰,但不會傷人。
而岩石物體等中彈後的火花和人體中彈後的單孔和炸痕、鮮血,那都是煙火師的傑作,堪稱以假亂真,讓寧衛民不能不拍案叫絕。
像中彈的地方叫做彈著點,事先埋好小手指大小的雷管,電源引爆。
人體中彈的效果則複雜些。
要在小雷管外面包上血漿包,藏在外衣裡面,纖細的電源線從袖口穿出來,由演員自己掌控。
這樣需要時就可以控制引爆,時間和時機都很容易把握。
爆炸時,外衣能被炸出洞來,衣屑四濺,血流如注,效果相當逼真,讓人看著瘮得慌。
有些特寫鏡頭要求演員臉上也要濺上大量血水,則是有專人躲在鏡頭下面,用噴壺噴上去的。
還有暴露人體中彈的彈孔效果是用石蠟覆蓋在面板上,石蠟中間挖一個小孔,塗上血漿,弄出血肉模糊的效果的。
槍火如此,炮火則是在炮筒總和彈著點分別預埋炸點做成,因為爆炸面積大,最是消耗成本。
不像三十年後的爆炸全都賴於電腦製作,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總之,男人大概都有戰爭情結。
能有幸參與這樣的一部人物傳記的電影,置身於還原的歷史戰爭場面中,寧衛民還是多少有些心情澎湃的。
不過就像群演們總是笑場一樣,當寧衛民發現血漿包都是由煙火師用數以千計的計生用品製作之後。
吃驚之餘,再看到人體中彈,血漿四射的畫面,天就難以再心生那種肅穆的代入感了。
沒轍,這就像知道了魔術師的訣竅一樣。
看著炸碎的TT滿天飛,把演員一個個弄死,只覺無限喜感,哪裡還肅穆得起來?
於是,外景地的槍林彈雨總,漫天飛舞的TT。
就成了他與松本慶子離別之後,對於拍電影這件事,始終揮之不去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