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寧衛民直言不諱地拒絕了李處長的提議,而是提出其他的建議。
“老話說得好啊,強扭的瓜不甜,這幾家企業雖然條件不錯,規模不小,但門檻也高。既然人家有自己的打算,我就不好往上硬湊了。不過李處啊,我絕對沒有怪你的意思。我也是打小長在紅旗下,從京城走出去的,當然知道咱們局裡和企業間是怎麼回事。我能理解你夾在中間的難處。而且你放心,我並沒有就此終止合作的意思,我是想問問,還有沒有備選的廠家。局裡有沒有那種質量過硬,但是產品不吃香,導致效益不太好的企業?你也可以給我介紹一下啊。做買賣嘛,其實和談戀愛結婚,也沒什麼不同。既得兩廂情願,也得門當戶對,才能長遠……”
寧衛民這話一說,李處長就知道他是真生氣了。
別看表面上還是笑呵呵的,但心裡是真有芥蒂。
不過寧衛民還有合作的意思,這倒是件好事。
李處長再一想,自己還不至於都被幾家企業給擺了一道,還非要幫他們數錢。
他是處長,可不是“賤長”。
那換就換唄,其實真換成其他企業也沒什麼打緊的,反正都是輕工局的下屬。
於是他也不再硬充什麼老好人,試圖再挽回什麼,硬替那幾家企業說話了。
只是畢竟他一直親自在抓這個合作專案,摸底的時候對局裡所有適合這個專案的下屬企業的情況基本瞭解過。
在李處長的印象裡,這三家企業就是最合適的。對比他們,其他廠子可就要小上許多了。
為此,難免有所顧慮,不能不把醜化說在前頭。
“有倒是有,可其他的廠子是無論裝置還是條件,那和這幾家廠子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呀。不瞞你說,那幾家都是小廠,而且從沒生產過外貿訂單。產品都是內銷貨,現在效益都不好。我就怕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達不到你需要的標準……”
然而沒想到,寧衛民一聽這話,非但沒有打退堂鼓,反倒勸起他來了。
“哎呀,沒關係的呀,咱們去看看再說嘛。李處,你無需過慮。我這種拉桿旅行箱,先進性其實只是在於結構,工藝和材料上其實沒有什麼太難搞的地方。我覺得只要廠領導有責任心,想把廠子搞好,新階段廠子小點,裝置差點,其實沒什麼。即便開始產能不夠,但有錢賺的話,難道還不能擴大嗎?我希望的是能夠長期合作。何況對於你來說,要是能把一個小廠給拉起來,我相信,促成此事的功勞也比給大廠錦上添花強得多吧?”
嘿,寧衛民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可說的?
於公於私,李處長都得盡心竭力啊。
可是還別說,這一次再去幾家廠子實地考察,寧衛民倒是沒有失望,甚至還有驚喜。
因為同樣歸屬於輕工局下屬的皮毛皮革工業公司,有這麼一家專門生產書包的京城皮具三廠,讓寧衛民眼前一亮。
至於讓寧衛民倍感興趣的,既不是這家廠子的裝置有多麼的好,也不是這家廠子的員工素質有多麼高。
而是這家廠子有個非常有個性的廠長,猶如奇蹟一般,受到所有工人的擁護。
說實話,這家應該算是輕工局孫子輩企業的小廠,基礎條件是寧衛民跟著李處長所見過所有廠子裡最差的一家了。
論人頭兒,才不過一百二十幾人。
廠房和裝置也是老掉牙的東西。
一到夏天多雨時節,往往職工們還得為廠房漏雨發愁,有的車間甚至得穿著雨衣幹活。
尤其因為產品單一,這廠子製作的都是軍用挎包和人造革的手提包。
產品賣不出去,造成積壓,連年虧損。
去年的時候更是到了差點發不出工資,讓工人揭不開鍋的地步。
真要論經營困境,連剛剛破產瀋陽的爆破器材廠都比他們強。
人家起碼負債只到資產的三分之二啊。
而這個只有兩種老掉牙產品的京城皮具三廠呢,其實早就資不抵債了。
也就因為上級單位皮革皮毛公司是個闊衙門,這廠子又佔了人少的便宜,才勉強苟活著。
不用說,這個廠子就是皮革皮毛公司的一個大大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