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儘管對企業放開了手腳,可企業也窮得狠了,都怕了,自然無力抗拒這種賺快錢的誘惑。
所以啊,李處長讓寧衛民先不要急,要求給他幾天時間,去做做這些企業的思想工作。
李處長認為只要能真正瞭解到拉桿旅行箱這種產品的先進性,能看到這種產品廣闊的市場前景,這些企業肯定是願意合作的,一定會替寧衛民製作拉桿旅行箱的。
其實啊,李處長對寧衛民的解釋純屬多餘。
在這種事上,寧衛民遠比李處長更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
如果說沒弄明白這些企業想法之前,他還抱有一定的幻想。
甚至想過是不是企業看自己一個人來的,所以對自己的公司實力不信任?
是不是自己開價有點低了,能不能再加點代工費?
但當他真正瞭解了其中的內情,他就對和這幾家企業合作再沒有任何興趣了。
因為他完全對這些企業的領導班子失望了,根本無法對這樣的企業產生信任感。
這個年代華夏內地,確實還沒有“企業文化”這個詞。
但共和國的企業也講究艱苦奮鬥,也很在意歷史傳承和榮譽感。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有了這樣心術不正的廠領導,這樣的企業哪怕過去擁有再多的榮譽,今後也好不到哪兒去。
更何況,寧衛民定製的拉桿旅行箱是要在日本銷售的,生產質量方面是必須要保證的。
要實現質量的達標,雖然需要先進的裝置和工人的技術,但更不可或缺的,是生產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責任心和道德操守。
而為了錢,惦記挖自己國家牆角,想和外國人狼狽為奸的企業,還會有責任感嗎?
又何談道德操守?
說白了,寧衛民在明知道這些企業的花花腸子之後,再給他們訂單,他都有罪惡感。
擔心自己一不留神,會扶植起來幾個漢奸企業。
是的,雖然寧衛民自己也找過地下錢莊,託阿霞把國內的資金“帶”到日本去。
從性質上來說,他和這些吃配額的人,在鑽國家空子上沒什麼區別,好像是五十步笑百步。
但關鍵是,他在外面賺了錢還會回饋給家鄉。
其目的是拐帶更多的外匯回來,讓國家獲得更大的利益。
可這些人呢?
寧衛民不相信這些企業得到壯大之後,就會改變觀念,會用賺到的財富對國家和社會做出什麼有益的貢獻。
更何況話說回來了,上趕著也不是買賣啊。
人家既然拿冷屁股對他,他為什麼還要拿熱臉貼上去?
沒錯,他的確不是外商。
但以他如今的能量,在人生地不熟的日本東京都是人人敬仰,讓小鬼子們上趕著巴結。
沒道理回到自己家鄉他反而得拿著這麼一筆大訂單,跪著求別人賺他的錢。
那樣的話,他不是犯賤嗎?
這幫國企大爺啊,既然不懂得世道已經變了,還沒經過市場經濟的捶打。
那就等著迎接不久來臨的暴風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