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廠長按照一小時15塊的時薪,支付了他50塊錢。
拿著這用辛苦勞動換來的錢,張麟不由得感慨農民工的不易。
他前段時間還在嫌棄五十多萬收入太低!
可那五十多萬,只不過是他花費幾天時間文抄的結果。
跟全國各地流水線工廠裡,普遍1520左右的時薪,簡直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關鍵李莊鎮還是脫貧成功鎮,其中的老百姓大多都生活的很不錯。
那些沒被注意到的山村,那些沒被注意到的角落呢?
這一刻,張麟由衷覺得,或許他穿越的意義不止自己過好那麼簡單!
聖人他自認為做不到。
可是最起碼,也可以學學古校長,達則兼濟天下。
當晚的晚飯,張麟是用他掙得50塊錢解決的。
他們吃的是工地餐,6塊錢管飽的那種自助餐。
飯菜味道其實就那樣,畢竟你不可能要求6塊錢的消費能有多好的味道。
不過張麟吃的挺津津有味的,將一大盤飯菜一掃而光。
夜晚,一行人悄悄坐上節目組的專車,駛離了李莊鎮。
待村鎮的燈光越拉越遠,坐在副駕駛座上的跟組導演施睿轉頭望來,詢問張麟今天的感悟如何?
視線望著車窗外,張麟輕聲道:“來之前我瞭解過李莊鎮。
今天,我也去李莊鎮的黃河大堤上,看到了那塊矗立著的石碑。
上面寫著“銅瓦廂決口處”。
這說的是公元1855年7月4日,黃河在此決口,毀城邑、壞廬舍。
河床抬高後的黃河,水患頻發,灘區的居民只能往高處遷移,生活困頓。
吃幹喝淨,河裡一蹦,是黃河氾濫時灘區居民無奈心境的真實寫照。
即使在今天,這裡的人們生活也多有不便。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不暢、環境惡劣。
現在,村民們可以說從根本上解決了隱患。
他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賺錢發家致富。”
聽得頻頻頷首,跟組導演滿意的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