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編戶齊民以後,戴言又將目光瞄準了陶丘的又一項混亂的事物上:交通擁堵不堪!
沒錯,這時代的陶丘,已經有了後世一樣嚴重的交通問題,其嚴重之程度遠遠超越後世,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貿易了。
其實要說起來,這個時代只有少數人有馬車,沒有後世那麼多的汽車,大家交通基本靠走,外加陶丘的街道原本就極為寬敞,本來不應該出現交通擁堵現象的。
然而隨著菏水的開鑿,陶丘崛起為天下商業中心,這座城市的商人和貿易激增,整個天下的商人幾乎都一窩蜂的湧到這座城市來。
跟隨著這些商人來此的,還有著大群的貨物。而這些貨物在從碼頭卸貨以後,也必須透過城門運輸到北城內的交易中心進行貿易。
如此多的商人,如此多的貨物,都要進城出城,不造成擁堵怎麼可能?
尤其是整個陶丘最擁堵的北門,陶丘人有一句很形象的說法:智者不從北城走。只要是聰明的人,若是要進城出城,就不會往北城那邊走,因為到了那邊,你壓根就出不去,也進不來!
每一個進北門的商人和馬車,最少都要排起半個時辰以上的隊伍。許多商人從濟水碼頭上卸貨以後,甚至不得不多跑上一圈,繞道東城門和西城門入城!這樣的事,誰能忍?
這幾乎令得戴言立即就想起了他後世在深圳時聽朋友講起的經驗:英雄難過梅林關!當時朋友就對他講起了這種經驗,在深圳千萬不要在上下班高峰期透過這座關口,如果沒有必要,也最好不要隨意的進關出關!
城邑的擁堵已經限制到大家的出行,這乃是多麼嚴重的事?尤其是陶丘這樣的商業城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將這擁堵問題解決,這座城市給大家的體驗乃至於它今後的價值,都會嚴重的削弱,必須要將其徹底的解決掉!
而在戴言眼中,這麼一座幾十萬人口的城邑會有如此嚴重的擁堵問題,其實大部分還是這座城邑的管理者沒有經驗造成的。
數十萬人口,放在如今的戰國時代算是天下的超大城市了,放在後世不過就是區區一個縣城的水平。只要政策制定得好,擁堵問題必然能夠大大的緩解。
因而,在此之後,戴言立即從樂毅的衛尉府中新設立了一個部門——行走司,專門負責來管理整個城市的交通。
說實話,在這個時代,對於交通的管理,其實已經有了,而且還有著交通規則。這時代的交通規則與後世相比也是極為不同,禮記有云: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即在路上走,男人走右邊,女人走左邊,車子走中間!
戴言對於這樣的交通規則極為不屑:男人和女人一起走難道就有什麼問題了?以後他和公主去逛個街是不是都得分兩邊去走?不知道才子佳人有時候需要秀一下恩愛打擊單身狗麼?不知道男人和女人有時候需要一起同行培養感情嗎?這種明顯將所有男同袍當色狼防範的交通規則簡直就是歧視嘛!
為了陶丘廣大同袍的利益,為了維護整個陶丘的交通秩序,在行走司建立以後,他毅然頒佈了一項新的法令:道路,一律靠右走,車輛中央走,行人靠邊!
這一項法令初一制定出來的時候,戴言的下屬就提出疑問了:“主君,既然道路一律靠右走,那麼左邊不是就空出來了嗎?這不僅違犯禮制,恐怕也與主君治理擁堵的初衷不符吧?”
戴言望著白痴一樣的眼神望著這下屬,對他問道:“你在進城時的右邊和出城時的右邊,是同一邊嗎?”
見到那位下屬還在那裡不停的比劃進城和出城的方向,戴言就嘆了口氣的對他說道:“看來你的智商不適合去管理交通,這項工作你也不用做,明天不用來了!”
隨後,戴言就強行的頒佈了這麼一條法令。
當然在配合法令的時候,他也同樣是需要做一些準備的,他參考後世的規則,將城邑所有道路的中部,都用漆給畫出了清晰的線條。
城邑的主幹道每條更是畫出了四條以上的線條,在道路中央畫出兩條線條隔絕來與往,在道路的兩邊畫出單線來隔絕車輛與行人。
最初,這樣的劃分令得整個陶丘所有人都極不習慣。大家都按照自己的習慣走路走慣了,這突然來一個這樣的規矩,給到大家的確實就是一種極不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