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雯雯則是一邊驗證鄉里開具的補貼證明,一邊記下村民訂購的青磚數量。
張莊張大有,6萬塊青磚,押金600。
孫垓孫紅磊,9萬塊青磚,押金900。
錢垓錢小寶,5萬塊青磚,押金500。
顧家村……
中心街……
王莊……
唐廟……
倆老會計坐在旁邊,一個統計,一個收錢開收據。
當顧安民把太子摩托開到沒油,找個老鄉架驢車送回來的時候,訂單總量已經突破2000萬塊。
若是按照正常盈利,一塊青磚賺兩分,搞定所有訂單,少說能賺40萬。
但建城牆、拆青磚,扣除石料,扣除壯漢吃喝,一塊青磚足足賺一毛,也就是盈利200萬。
並且,這才剛剛開始!
顧安民站在招待室,遙望窗外烏泱泱的人群,彷彿看到飄來無數金幣。
自己則是拿著兜子,左右接收。
可惜,青磚日產量僅僅五萬塊,哪怕日夜不惜的拆青磚,一年產量也就1800萬塊。
至於提升產量……
暫時沒必要,因為……
顧安民開啟大喇叭,“鄉親們,注意安全,不要擁擠,避免踩傷。現在呢,我,小顧,做個通知……
大家都知道,磚窯改成燒青磚以後,產量始終上不去,那麼,為了照顧著急用磚的鄉親父老,磚廠跟鄉里專門商量一下,決定:
誰家蓋房,優先買,優先供應。
誰家蓋的早,那就更優先了。
誰家用我顧安民的施工隊,今天就能拉走!
誰家用我顧安民的施工隊,包工又包料,交上錢,就不用管了!”
tui!
外面瞬間罵開。
但罵歸罵,買歸買,想年前拿到青磚,估計只有後兩種選擇。
“我,王老根,套間!”
“王先生,裡面請!”
群眾:“……”
“我,孫紅磊,別墅!”
“孫總,VIP貴賓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