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半導體裝置就那麼幾家公司生產,所有生產裝置基本都差不多的,最大的差異是各自獨特的工藝和技術。前世,因為世大專案被臺積電收購,就此埋下隱患,導致後面中芯國際在“智慧財產權”上面的敗訴……
第三是將來張博士創立的這個全球最先進晶圓代工廠可以為國內倪院士主導的聯海微電子等內地半導體設計公司代工,哪怕一些國內有特殊需要的產品都可以來這裡生產加工。
而且自己投資的英偉達、豪威科技這樣的半導體專案等明後年就要瓜熟落地了。如果現在開始建廠,兩年以後剛好可以承接英偉達與豪威科技他們的訂單。最關鍵,有了自己投資的晶圓廠,李曉凡可以鼓動英偉達與豪威科技等公司把一部分的研發和設計放來新加坡,再慢慢向大陸內地轉移。真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四是新加坡對半導體專案支援力度非常大,產業鏈齊全。半導體產業是新加坡電子工業兩大支柱產業之一,為了支援半導體產業,新加坡政府下了血本。
新加坡建立起規模數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和一個群聚發展基金。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對每一個前來投資的外商半導體公司提供非常周到的服務。從投資建廠前規劃評估,到建廠中的水、電、土地取得,甚至是完工後的人員招募、長遠的財務規劃等有一系列的完整協助,可以說對外來投資者盡力給予最大的協助。
也因此,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新加坡可說是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當下的新加坡,除了本土的特許半導體公司之外,已經引進了外來投資的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測以及負責襯底材料、製造裝置、光掩膜等配套的半導體企業五十多家。
1980年,惠普HP在1980年代率先把晶片設計中心引入新加坡。
&npson公司第一個在新加坡設立前端晶片生產基地。
1987年,惠普公司又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晶片生產製造廠。
同年,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投資設立了特許半導體公司。
1993年,由張博士負責的,德儀、惠普與佳能等聯合投資的DRAM公司新加坡TECH半導體專案建成……
前世,新加坡最風光時候引進了300多家半導體專案。他們分別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多家IC設計公司、14家矽晶圓廠、8家特製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
新加坡這裡目前產業配套齊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政府響應與營商服務環境一流。
所以,李曉凡估計在新加坡設晶片廠的建成投產速度應該會比臺積電華盛頓州WaferTech專案要來得快。
第五點也是最最關鍵的,李曉凡的設想是:在新加坡投資的第一個晶片廠是自己與張博士的“練兵”之作。
等第一個在新加坡投資的晶片廠建成,張博士負責建設的晶片廠擁有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人才儲備之後,立馬啟動赴大陸建設第二個晶片廠計劃!
張博士聞言後高興道:
“李董,您如果能負責建廠資金的籌集,那真是太好了,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
對於李曉凡的話,張博士是高度信任的。
因為最近李曉凡的名字頻頻出現在華爾街的財經媒體上。今天他一手建立的太平洋網路科技公司的成功上市,加上之前投資的雅虎專案,讓他身價接近了6億美元。
何況,從今天參加晚餐的這些客人身份和背景來看,張博士認為李曉凡的人脈資源足以支撐10億美元這麼一個盤子。
張博士喝了一口咖啡,看著邊上正在聊天的軟銀集團孫正義與楊致遠等人後,突然問了李曉凡一個問題:
“李董,如果說要避開瓦森納協議,為什麼我們不把第一個晶片專案放去離開大陸更近的香港呢?”
“張博士,萬萬不可!”
“為什麼不可?”倪院士與張博士齊聲發問道。
他們都感覺到李曉凡的這個回答很奇怪。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