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孫正義就不一樣了,他老人家基本上是憑著感覺拍腦子狂賭!
所以難免有失敗的時候。
像Kingston金士頓專案,前世在1996年軟銀集團以15億美元收購公司80%的股份。接過金士頓之後,孫正義展開了他的硬體發展計劃。
他推動金士頓與東芝合作,為東芝個人電腦進行記憶體升級,這也是個人電腦OEM廠商首次和記憶體製造商合作製造聯名產品模組。
雖然金士頓一路向前發展,但是孫正義卻接連遇到麻煩。
前世,金士頓堪稱是一家“非常奇葩的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記憶體公司,這家公司一反常態,不融資、不上市、無貸款。據說公司員工更不用打卡,不講績效,根本不說什麼KPI……
公司的日常管理還是交由杜紀川與孫大衛負責,他們不想Kingston金士頓上市,搞得老孫頭也很無奈。
這個時候,最核心的問題是軟銀的資金鍊出現了問題。老孫頭拍腦子的大手筆的投資,讓八個罈子七個蓋的他怎麼蓋也蓋不過來,以至於無力按時支付給杜紀川和孫正義兩位創始人餘下的3.3億美元收購款。
當時,軟銀已因雅虎贏得網際網路投資霸主榮譽,所投專案也大多是網際網路公司。但金士頓的存在卻讓資本市場困惑,投資人擔憂他們的戰略不清晰。每當軟銀的股價上漲波動時候,這個問題就被競爭對手提出來拷打,對其網際網路霸主形象形成干擾。
到1999年,孫正義開始更徹底地反思軟銀的發展定位,結論是:當初收購金士頓是個錯誤的決定。看清軟銀的棋已經下得有點亂,而且得出收購金士頓是個錯誤決定之後,孫正義立馬下定決心:賣掉金士頓,把火力重新聚焦到網際網路。
於是,孫正義又做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以4.5億美元價格把金士頓80%的股份賣回給杜紀川、孫大衛倆創始人。
這筆買賣血虧10億美元!
所以,當下老孫頭雖然與杜紀川、孫大衛倆創始人達成了初步的15億美元收購Kingston金士頓股權意向, 但是這筆鉅款如何融資,如何兌現,孫正義並沒有考慮得那麼仔細。
他就是一個“跟著感覺走”的資本江湖梟雄!
現在,李曉凡來電說要與他合作一起跟投,可把孫正義給笑壞了。
這種好事打著燈籠也難找啊!
“李董,太好了,我等下就把我手頭的幾個備投專案資料發您郵箱。這裡面,我最推薦的是Kingston金士頓專案,全球最大的儲存產品製造商!”
“好的,太感謝孫董了!那等您郵件發來後,我先拜讀研究一下,再聯絡您!”
李曉凡的內心:對於Kingston金士頓專案我肯定是不會去碰的!
但是帶領那些潛在的LP合夥人去考察一下Kingston金士頓專案,讓他們去開開眼界,確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而且,若干年之後,這些LP合夥人會感謝李曉凡沒有盲目跟著軟銀集團去投資Kingston金士頓。
1999年,他們會個個豎起大拇指說:李董,您太英明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