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雖有私心,可他分得清輕重,他推薦威北侯村,最直認為使人合適,沒有半點私心。
軒轅逸沒有同意也沒有否認,只道,“ 威北侯今年五十有二。”年紀實在是大了一點。
右相見狀,忙道,“恭義侯張傑,他父親當年亦是一員猛將,張傑本人也熟讀兵書,兵法,謀略,無一不精。”
“張傑倒是不錯,只是……他之前不曾領兵,朕怕他不能服眾。”雖然沒有直接否決,可也是不同意了。
左相和右相拿不準軒轅逸是什麼意思?又推薦了幾個他們認為集合適的人,可全部讓軒轅逸一一否決掉了。
兩人暗自一琢磨,心裡隱約明白,皇上心中怕是已有人選,所以他們所提之人哪怕再合適皇上也能找到理由說不。
有威信的顯老,年輕的嫌沒有經驗,有威信又年輕的又嫌棄與螭王不對付,調不動螭王手上的兵,年輕又有威信,還能調的動螭王手上兵馬的又嫌與螭王走得太近,這簡直是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左相和右相本應是不對付的兩個人,此時也不得不合在一起,共同商討。
兩個人不愧是能為文官之首的人,這麼一碰頭就想到了一個極好的人選,“鎮國公伊洛!”
伊洛,現任鎮國公。也就是軒轅闊母妃的弟弟的妻子的哥哥。算是與軒轅闊可又不那麼親近。
在軒轅闊舅舅還活著的時候,鎮國公府與軒轅闊就沒有什麼交集,孫悟空救救魏國戰死後,雙方就更沒有交集了。
當然不管雙方有沒有交情,伊洛的身份都擺在那裡,憑螭王爺表舅舅的身份,原屬螭王爺的那批人馬多少會給以伊洛一點面子,而伊洛本身與軒轅闊並不相熟,也不是軒轅闊派系的人。
而且此戰伊洛要是勝了,螭王手上那些人馬自然由伊洛接手,反之伊洛要是敗了,那就會消耗軒轅闊那批人,不管是輸是螭王府和鎮國公府的樑子都結下了,經此一戰,雙方怎麼也走不到一起。
果不其然,皇上屬意的人就是伊洛,當左相和右相將伊洛的名字一報出來,皇上立刻就點頭,“伊洛很好。”
至於具體指哪方面好,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主帥的人選就此敲定,當天聖旨下達鎮國公府時,全府上下都懵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
他們家國公爺要上戰場?還是主帥?
呃……
他們家國公也好像沒有上過戰場,而且他們家國公也走的是文人名士的路線,根本不懂帶兵打仗。
第一次上戰場就是主帥,真的沒事兒嗎?
至於為什麼以軍功起家的鎮國公府嫡長子卻走文人路線,這事就簡單了。
當年老國公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甚高,被先皇忌憚,前任國公也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藉機交了兵權。
可這還不夠,為了徹底打消老皇帝的懷疑,老國公打小就不交三個兒子兵法,只將他們教養成文人,不求他們有出息,只求他們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