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說,兩名布政使,左右掣肘,很難擔負重任。”
與清朝一省一布政使不同,大明的布政使,每省各有左右兩位,分別負責數府的民政。
這也是地方三司推諉,行政低下,朝廷不得不委任巡撫的緣故。
“陛下可裁撤布政使為一位。”
這時,張慎言毫不忌諱地說道:“內閣所憂慮的,不過是巡撫權力滋長,對朝廷不利,既然如此,不如讓布政使合二為一,從而制衡巡撫。”
“妙哉!”趙舒忍不住讚歎:“大小相制,又恢復入原來的境況,地方又平衡了。”
說著,趙舒怕皇帝不準,直接拱手道:“早在建文時,地方布政使就裁撤至一員,其早有先例,再者說如今天下初定,高官本就稀缺,裁撤之後並無大礙。”
集權又分權,看起來矛盾,卻是極為現實,不可缺少。
既然影響和阻力不大,又適合形勢發展,朱誼汐一口應下:“內閣草擬個章程出來。”
“不過,賑濟局由巡撫擔任,布政使任副職,由二人共同掌舵,才能同心協力,互相監督。”
“陛下聖明。”三人互相望了望,這方法可行。
事畢後,朱誼汐坐上御輦,這才反應過來,不知不覺又對地方進行了一番變動。
各省由巡撫的一家獨大,變成了布政使與巡撫的大小制衡。
不過後來清朝又設廣設總督,使得主角變成了總督、巡撫,布政使徹底淪為了配角,成為了財政局長。
而一開始管軍隊的巡撫被迫署理起了民政,總督反而上管軍,下管民,權勢滔天。
說白了,還是逃脫不了大小相制的慣例。
想到這裡,皇帝笑了笑,難道這一切終究是要來的嗎?
此時,內閣中卻陷入了沉默。
中書舍人們小心地挪著步伐,生怕驚擾了三位閣老。
“閻老弟,這份就由你來草擬吧!”
趙舒飲了口茶,淡淡道。
“行。”
閻崇信點點頭。
“那幾個布政使該如何?”
張慎言這時不得不開口。
“既然是裁撤了,那就讓他們入京安置吧!”
趙舒自通道:“理藩院還缺幾個侍郎,到了年底,呂兵部定然是要入閣的,兵部也會有缺。”
突然,他笑了起來:“陛下有意成立陰山省,又嫌名不好聽,想改為綏遠省。”
“但河套地區畢竟太小了些,丁口不及內陸一府,我想著把漠南行都司也合攏一起,成立個綏遠省,如此也能大概湊合六七十萬人了。”
“那寧夏衛又如何?”張慎言問道。
“割部分河套地區入寧夏,以為制衡,寧夏中衛、寧夏後衛,寧夏前衛,三衛合一,丁口也差不多百萬,足以為一省了。”
“還有即將收復的雲南省。”
趙舒輕笑著:“我正發愁哪來的官,這不,轉眼就來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