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精彩的還要當屬那透著胭脂粉的雞骨,輕輕一嘬,鮮甜的口感便是連舌尖都要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
“妙啊!”
陳年不禁為自己的手藝喝彩。
就在這時,對面的阿標也夾了一塊雞肉蘸了蘸碟中的蘸料,但一邊蘸還一邊說著:“其實我們那邊的蘸料和這種的有點不太相同,我們那邊用的更多的是薑蓉也就是把姜切碎。
但如果更講究一點的人家會弄一碟姜蔥蓉,那樣可以更好的把白切雞的鮮甜帶出來。”
陳年一聽這話,心中不禁有些好奇,於是追問道:“那你還記不記得那是怎麼做的?”
作為一名優秀的廚師,自然就要追尋美食的不同種呈現方式。
只見阿標撓著頭想了想:“我記得好像是要把蔥和姜切碎,但又不要切的太碎,到時候那些姜和蔥也會沾在雞肉上,有一種特別脆脆的口感,然後再加入一些油和鹽調味就好了。”
“原來如此。”陳年恍然大悟,然後起身。
“你等我一下。”
陳年是想要把阿標所說的料汁也調出來,反正現在雞才吃了兩口,而且那種蘸料也不難,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還原出阿標記憶裡的味道。
可是當陳年在廚房裡把這新的蘸料調出來之後,阿標又忽然說道:“還有我記得我小時候見我的太爺爺吃的又是另一種方法,是將黃芥末和白醋調在一起,那樣味道會更衝一些。
不過後來我太爺爺去世之後,我們家也沒有人喜歡這種味道,所以就一直用薑蓉或者是姜蔥蓉。”
“黃芥末和白醋?”想了想,黃芥末店裡好像沒有,只能是以後看能不能再搞到一些了。
隨後陳年又用白切雞蘸了蘸新調配的姜蔥蓉,一顆顆細小的蔥和姜沾在雞肉上吃進口中,將自身的辛辣傳遞出來,與方才自己所調配的醬油和蒜末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味道,可吃起來同樣非常好吃。
這讓陳年不禁堅定了等自己回去以後一定要找個機會去一趟廣東的想法。
到時候一定要好好看一看那邊有什麼好吃的。
光是現在就有這麼多好吃的了,距離後世又發展了100多年,肯定吃的種類更多。
不過這一頓飯吃下來,阿標對於陳年的手藝那是讚不絕口,然後又不顧陳年的阻攔執意要把這些碗筷都去洗了,直到把這些餐具都洗刷乾淨後,他才擦了擦手,轉身離開。
只是在阿標離開之後,陳年看了看那些洗過的碗筷和鍋,無奈的嘆了口氣又重新接水,將這些洗了一遍。
直到這時陳年才看了看腦海中菜譜上面白切雞的進度。
白切雞72%!
陳年:“???”
有沒有搞錯?
怎麼才72%?
這不應該啊!
明明自己吃著沒什麼問題,而且阿標吃了也沒說有哪裡不好吃,一隻雞兩個人就這麼全部都吃完了。
怎麼才72%呢?
可菜譜並不會把陳年的不足之處也一併指出來,只會對於現有的成品菜進行評分,而且這個評分是十分客觀的,會綜合各種角度,也就是說陳年做出來白切雞的完成度只有72%,並不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口味不一樣,而是陳年做出來的這道菜的水平就只有72%。
只有這麼多,那肯定是不行的,原本以為這道菜能做到90%以上,之後就可以慢慢一邊做著一邊練習,但是眼下卻讓陳年心中對此有了深深的芥蒂。
可惡啊,我陳年行走江湖這麼多年,今天居然被一隻小母雞給拿捏住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