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每天送來光榮飯店的食材也不是固定的那幾樣,有時甚至還會有一些海鮮河鮮之類的。
而陳年也就趁著這個機會把金大川之前教給自己的那些菜都做了做。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樣做到完美,可是如何改進陳年心裡已經有數了。
除了做菜之外,陳年也得知了王朝雲現在已經在阿彩那裡很有名氣了,每天只要王朝雲出來,便會有很多人去捧場,有條件的就去求得美人相伴良宵,沒有條件的遠遠的能看一眼也心滿意足了。
但對於這些陳年都只是聽說,畢竟光榮飯店和那條巷子離得很近,每天過來吃飯的人有時也會談論起這些,不過陳年自己一次都沒有去看過。
他只覺得有些可悲……
但究竟是王朝雲可悲還是自己可悲,又或者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可悲……這一點陳年自己也說不清楚。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就來到了端午節前夕。
端午節自然是要吃粽子的。
但由於老闆喬老爺子是客家人,所以包粽子所用到的材料與陳年所知道的還有些不同,也與廣東的一些地區不太相同。
因為陳年知道廣東是吃肉粽子的,所以有時候會用到叉燒,鹹蛋黃之類。
但喬老爺子提前準備的粽子食材有五花肉、花生、香菇、綠豆、糯米、菜脯等等
粽葉是他專程託人從國內捎回來的,一共捎了好幾箱,但顯然這些他們自己是吃不完的,所以把自己需要的留下之後,剩下的都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周圍的街坊們。
這也是喬老爺子每年都會做的事情,到時候那些街坊們包好粽子煮好之後,在端午當天也都會拿一些送到光榮飯店裡來。
這也算是有來有往了,雖然喬老爺子收了錢,但那也只是象徵性的意思意思,否則他們在這裡也只是普通人一個,哪有渠道去買粽葉啊。
為了今天包粽子,喬老爺子在昨天的時候就把花生、綠豆和糯米浸泡到了水中。
而且還囑咐陳年看著點兒,別被老鼠或者是別的什麼動物啊吃了,把這些食材弄髒。
等到第二天來了之後,喬老爺子又泡上了香菇,還把菜脯也同樣切碎泡入了水中,根據喬老爺子的說法這樣做不會讓味道太鹹。
菜脯自然也就是和果脯一樣,但是為了防止腐壞,上面通常會放很多的鹽。
今天中午光榮飯店除了粽子之外,別的菜都不賣,但是就算如此,湯也是必須要煲的。
煲上湯之後,喬老爺子開始去醃製豬肉,加入各種調料之後,便將其浸製到一旁。
隨後又讓陳年把香菇切碎,然後瀝乾水分,處理好的香菇則是被拿去下入鍋中,開始用油煎。
等到把香味煎出來之後,又在裡面加入菜脯碎,開始大火爆炒。
再之後又把剩下的食材全部放入鍋內,然後放一些五香粉、鹽以及油開始進行攪拌。
最後光是餡料都有滿滿的一大鍋。
陳年看著裡面五花八門的、各種各樣的食材,一時之間根本想不出來這做出來是什麼味道。
畢竟陳年也是吃過肉粽子的,但是自己吃的肉粽子哪有這麼雜啊,頂多醬肉或者是叉燒再搭配上鹹蛋黃,最多最多再放少許的香菇碎。
但是此刻喬老爺子所做的粽子當中,除了以上的那些材料之外居然還有綠豆、花生,而且綠豆的比例還很多。
“喬掌櫃,客家人到底是怎麼來的啊?我總感覺哪裡都有客家人,不只是在廣東,好像其他地方也都有客家人的身影。”
這一點陳年確實有些疑惑,因為他以前有廣西的同學就說自己是客家人,而且廣東好像也有客家人,但是似乎除了廣東、廣西之外,其他地方好像也有客家人存在。
“客家人本質上來說就是無處不在的,因為客家人原本就是從古代打仗開始,因為戰亂而不斷的遷徙的人群,按照我們祖先的說法,我們其實屬於純種的漢人,但是後來卻分散在各處,不過我們的客家祖先由於到處跑,每到一個地方,其實並不受當地人待見,甚至還會受排擠,所以後來漸漸的開始往深山裡去發展。
也就是後來才到了梅州,在這裡落下腳來之後,便以梅州為大本營,繼續向外發展和遷徙。”
“但是吧,我覺得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而且我更傾向於客家人應該是一個文化的概念,而不應該是血統的概念,比起血統來說,文化的影響力更大。”
一開始陳年聽著還以為喬老爺子要說和他們以前的同學所說的那樣的話來,比如客家人才是純種的漢人,而北方人都是匈奴人這種類似的。
沒想到喬老爺子如此開明。
要知道陳年以前和那個同學在溝通交流的時候就非常的頭疼。
就在說話之間,餡料也都做好了。
陳年自然是會包粽子的,出身於廚師家庭,從小到大包餃子,包餛飩,滾湯圓,包包子,包粽子這些都是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