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考慮了一下後,徐川覺得可以將這種數學方法教給阿米莉亞,畢竟師生一場,總歸得指導一些東西。
而且阿米莉亞的確很適合這個,她的數學物理天賦都很不錯,以後或許能在這條路上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另一邊,谷炳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導師,他也想要!
注意到另一個學生的目光,徐川笑著搖了搖頭,道:“這條路不適合你,你還是在數學上繼續走下去吧。”
想了想,他又補了一句:“等有時間了,我再好好想一下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
畢竟是一樣的學生,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厚薄彼此是不。
谷炳的天賦雖然沒有阿米莉亞的好,但在數學下深造下去也不是沒機會解決一些難題的。
聞言,谷炳用力的點了點頭,一臉期盼。
雖說有些遺憾自己沒能跟著徐川學習數學物理方面的知識,但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天賦遠不如阿米莉亞。
他跟著徐川學【代數簇與群對映工具】就已經很吃力了,而阿米莉亞則是輕輕鬆鬆的。
包括兩人一起研究用於作為畢業論文的數學難題‘布洛赫猜想’也是阿米莉亞出力更多一點。
辦公室中,徐川一邊指點著阿米莉亞繪製達里茲圖,一邊在過程中融入一些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領域的知識教導她。
要跟著他學習數學物理,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至少三五年內學不完這門學科。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近一週的時間,在徐川的指導下,阿米莉亞磕磕碰碰的完成了惰性中微子達里茲圖的第二次繪製,算是正式從以前的純數學道路上跨到了數學物理這一條路上。
徐川檢查了一下完整的達里茲圖,確認沒有什麼問題後將其儲存了下來。
第二次繪製惰性中微子的達里茲圖,一些不同細的驗證點足夠再將惰性中微子的置信度提升一大截了。
他算了一下,再有一次資料分析,就差不多能夠將惰性中微子的置信度提升到5sigma了。
而按照CERN的計劃,第二次全規模的對撞實驗安排在九月,算算時間,現在應該差不多完成了,畢竟這會都九月中下旬了。
九月底,第二次和惰性中微子觀測的對撞實驗資料從CERN那邊傳遞了過來。
這一次,徐川有時間和南大交大的團隊一起進行原始資料分析工作了。
有了他的加入,資料分析的效率都捲起來了一大截。
“齊師兄,你那邊弄完了沒有?”
深夜,南大的物院大樓中,某一層燈火通明,一八年回國的林風放下手中的滑鼠,伸了個懶腰,隨後朝著辦公室中的另一側喊道。
“等我十來分鐘,應該就能搞定了。”
另一邊,齊希韶頭也不抬的回道,繼續敲打著手中的鍵盤和滑鼠。
等待了十來分鐘,齊希韶才站起身,長舒了口氣,看向另一邊玩著手機的林風問道:“總算搞定了,出去吃個夜宵不?”
林風搖了搖頭,一臉疲憊,道:“不了,我還是回去睡覺吧,那位小師弟跑過來後,我最近一段時間都沒睡過好覺了,現在弄完了,得趕緊補補覺,不然遲早得猝死。”
齊希韶嘿嘿笑了笑,道:“的確,我在CERN那邊的時候夠沒這麼累過,他來了後直接就捲上天了都。”
“早上八點開始,晚上十點才結束,一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還是資料分析這種腦力活,真·鐵打的機器人都扛不住。”
林風甩了甩著腦袋,感覺昏昏沉沉的,這段時間為了加急將分配到手中的資料分析出來,簡直是拿命在抗。
那位小師弟,真不是人乾的事,仗著自己年輕,折騰他們這群三十幾歲的老同志。
唉,人到三十,身不由己保溫杯裡泡枸杞啊。
不過好在資料分析工作已經結束了,以那位小師弟的效率,想來要不了多久惰性中微子的發現就會公佈出來了。
涉及到暗物質與暗能量的粒子,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諾獎級的發現。
只是不知道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會怎麼樣選擇,畢竟在歷史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並不是沒有。
居里夫人,萊納斯·鮑林教授、約翰·巴丁教授等等都曾兩次拿到過諾獎,但像他們這位小師弟這般年輕的,還真沒有。
不過說定諾獎又會破例呢?也不是沒有可能。
PS:今天身體不太舒服,狀態不是很好,就一更了,早點睡明天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