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一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用的非常精彩,若是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這是為什麼?
第二問:請問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至於為什麼感到驚訝?
是因為這首詩就是他寫出來的,他就是作者白玉京。
這個世界是沒有這首詩的,這個世界的歷史背景與前世地球雖然相差不大,但總歸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在這個世界,前世的歷史名人都少了一半左右,所以也就自然沒有他們的事蹟。
好了。
話題扯遠了。
回到剛剛的話題。
而這首詩在前世是魏晉時期著名詩人陶淵明的,在這個世界雖然也有魏晉,但是並沒有陶大詩人,所以無聊之餘的白羽曾經把它“搬”到這個世界上了。
白羽他這也是為了弘揚華夏文明。
所以他便默默的將這個時空並不存在的一些詩詞、文言文等一系列東西陸陸續續發表出來不少。
不為別的,就只是因為能夠給孩子們一個幸福、完整的童年。
就因為這件事,國家的人還對他進行了非常高的表揚,鼓勵他繼續創作優秀的文學作品,供萬千學子學習。
甚至網上還有萬千學子想要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然後給他送一些特殊的禮物,作為答謝。
但他白羽是那種人嗎?
沒錯,他不是。
因此,白羽的很多詩詞、文言文,都被老師們搬上了課外習題集。
個別詩文,更是直接上了全國的教材,並且衍生出了幾個可愛與感人的小字:背誦並默寫全文。
不僅如此,他的詩文也經常出現在全國的中考、高考的試卷上,引得萬千學子感動的淚灑當場。
為了不讓萬千學子過分感謝他的付出,所以白羽到現在,都在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原作者的身份。
除了自己的家人,還有古詩詞協會的那幾個老頭,別人都不知道他就是著名的現代詩人:白玉京。
就連他親表哥何炯也不知道他有這麼一個身份。
沒辦法,他就是這麼優秀。
學**!
做好事!
不留名!
但是,再次看到自己的詩成為高考預測題,白羽依然忍不住的勾起了嘴角。
都上了高考預測題,那成為真正的高考題,還會遠嗎?
……
妹妹張子凨看著這首詩和這兩個問題,一臉頭大。
尤其被一個超級學霸盯著寫作業,而且旁邊還有兩個看戲的,她心裡是非常的緊張。
想問白羽吧,現在不合適,想問劉師師她們兩個,但是看見她們兩個那迷茫的眼神,她就知道了,問了也是白問。
果然,萬事只能靠自己。
努力回想上課時候老師講的解題方法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