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SI》中出現了大量的警用術語,比如用“20”代表位置,用“John Doe”代表身份不明的屍體和人,用“455”表示有炸彈。這些專業術語,乍一聽不明覺厲,但是觀眾結合劇情來看,又能很容易理解。
更重要的是,使用這些術語會顯得很酷。
所以現在的主流罪案劇中,都會夾雜大量的行業術語。
最後,《CSI》還在劇情設計上,開啟了長線模式這個重要創新。
在老式的罪案劇中,每一集都會解決一個或兩個案子,這樣主要是為了方便新觀眾中途加入。
但是《CSI》登上收視王座之後,大膽嘗試了很多新玩法。比如把一個大案子,揉進普通案件之中,一點點的破案。著名的“模型殺手”一案,橫跨五季,涉案兇手多達好幾人。
自此之後,很多罪案劇都學會了這招。《尋骨識蹤》裡的“食人魔案”,《超感警探》裡的“紅約翰案”,都是犯罪劇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彩大案。
如果要從幾百集的《CSI》中挑選出最精彩的案例,那一定是“模型殺手案”。模型殺手每次殺完人,都會在現場留一個精緻的微縮模型。模型裡的傢俱、屍體、裝修,都與兇案現場一模一樣。
模型殺手多次行兇,卻依然逍遙法外,這也讓他變得更加大膽。到最後,模型殺手直接把模型,寄給罪案組的老大吉爾。然後再去行兇,並把現場佈置得與模型一樣。
這個系列故事的最高草,就是主角吉爾收到了一個模型,模型的內容是,他的女朋友莎拉,被困在沙漠中的一輛汽車下面。當然,兇手最終被擒,但是當解析兇手的動機時,發現他的犯罪根源,居然回溯到了第一季。
這不禁讓無數觀眾驚歎,也讓人不得不佩服編劇的良苦用心。
一般我們說一部美劇的影響力大,可以從很多方面證明,比如收視率、收益比,甚至是對現實社會的影響。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我們不常使用的標準,但卻很能反映一部影視作品的影響力。
那就是對名人的影響,不僅是好萊塢的娛樂圈名人,更包括各行各業的名人。而《CSI》就擁有這種獨特的巨大影響力。在《CSI》十多年的劇集生涯中,無數的名人主動前來要求客串。
有名的痞子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不僅從頭到尾追看本劇,還主動要求給《CSI》導演一集,拍完後他甚至請來劇迷,到電影院觀看他執導的那一集。
後來好萊塢四小花旦中的阿曼達·塞弗裡德,為了能在《CSI》中露上一臉,寧願出演一個打醬油的漂亮伴娘。
即使在YouTube上也非常有名的,熱門科學節目《流言終結者》的兩位主持人,傑米和亞當出於對《CSI》的喜愛,專程在劇中扮演了兩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龍套。
而後來席捲世界的歌壇天后泰勒·斯威夫特,因為著迷於《CSI》,甚至一度考慮去大學讀鑑證學專業。之後更是主動要求在劇中扮演一個死者,而《CSI》的主創們也專門給她設計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角色。
這也是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員處釹秀。
除了泰勒·斯威夫特,另一個紅遍歐美樂壇半邊天的小天王賈斯汀·比伯,也是個不擇不扣的《CSI》死忠粉。所以當他要求到劇中客串時,還不是簡單地演個龍套,而是專門給他設計了一個對劇情發展,頗為重要的角色。
最後,賈斯汀·比伯還在一場高草的大戰中,Si在亂槍之下,徹底的爽了一把。
林林總總,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CSI犯罪現場調查》都的的確確是未來二十年,當之無愧的美劇之王。
————————————————————
“那你有拿專案計劃書和劇本來嗎?”雖然心中已經激動的不能自已,但是希德卻還是壓下熱烈的心情,強作鎮定的按照正常流程問道。
“專案計劃書在這裡。”傑瑞·布魯克海默立刻從隨身攜帶的檔案袋中,拿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檔案。
希德和查爾斯·謝爾老爺子接過來後,翻看了一下。雖然還是早期籌劃,但是這份計劃書卻做的相當紮實,其中不僅說明了主角團隊的工作地點,選擇為拉斯維加斯的原因(拉斯維加斯的鑑證實驗室是全美第二好的,僅次於FBI的匡提科總部),而且還對一系列細節做出了詳盡說明。
看來傑瑞·布魯克海默的團隊,也不是省油的燈。
希德翻看了幾段目錄上的要點內容後,就放下了計劃書。傑瑞·布魯克海默不由得的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