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德的話讓亨利驚奇起來:“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不錯!在彼此對立的勢力之中,出現了相愛的男女主人公,這個經典設計,實在讓我喜歡得很,而這就是經典的有趣之處,總能啟發我們創造出新的經典。”
“《歌舞青春》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分屬‘酷’的籃球部男主角特洛伊,和歸屬‘不酷’的科學部女主角加布裡埃爾。他們兩衝破學生之間的對立和隔閡,把籃球、科學和唱歌,這三個看似衝突的事物,同時圓滿的完成,並且收穫兩人的戀情——標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希德化繁為簡的講述,讓眾人如醍醐灌頂一般,接下來眾人就開始圍繞影片的方方面面進行探討。
會議進行了幾個小時後,希德撤下完成的話題,“那麼歌曲的事情,差不多就這些,有馬克斯(馬丁)在,我想也沒什麼可擔心的。而舞蹈設計和指導方面,就按我們定好的,找那個安妮·弗萊徹吧。”
安妮·弗萊徹在好萊塢圈內,也是相當有名的天才舞蹈家,而且是絲毫不遜色於希德和馬克斯(馬丁)的那種天才!
在她的履歷上,安妮·弗萊徹自幼學舞,年僅12歲就透過了爵士、踢踏、芭蕾等多種舞種的最高階認證。而她13歲就開設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13歲!
要知道正常人13歲時,還在玩泥巴呢。
這比希德開火獅的年紀還小。
“那麼接下來就是——選角了。”希德呼了一口氣,終於到這個最關鍵的事情了,“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們片中有六個主要角色,男女主角特洛伊和加布裡埃爾,他們兩個好朋友,也是一男一女兩個角色,最後就是作為‘反派’出現的埃文斯姐弟。”
“這六個角色不是隨隨便便,選幾個長的帥氣漂亮,能歌善舞的偶像派演員就OK的。”希德拿出幾張各有顏色的紙貼到白板上,“我們必須注意‘政治正確’!”
希德的話不由得讓眾人打起精神。
在美國,雖然種族問題,從來不會被人刻意提起,但是在北美社會的生活中,其實方方面面都會遭遇到這個看不見的問題。種族問題就像一個玻璃瓶,看不見,但是的的確確存在。
而作為為數不多可以光明正大談論此事的地方,電影公司的會議室絕對就是一個。
“首先,男主角特洛伊肯定得是棕發的白人。”希德貼了一張白紙在白板中央,“然後女主角加布裡埃爾,我要一個拉丁裔小美人。”說著希德貼了一張淡棕色的紙片到白紙旁邊。
“然後特洛伊的死黨,和加布裡埃爾的閨蜜,都得是黑人。”希德拿了兩張黑色的紙放到男女主角的紙張旁邊。
“而作為反派的埃文斯姐弟,不僅要是白人,而且得是金髮。”說著希德拿了兩張淡金色的紙,貼到主角一方的對面。
白人搭配拉丁裔的主角,黑人的至交好友,金髮白人的反派,這簡直就是標準的好萊塢種族大團結的樣板。
首先雖然大家嘴上不說,但是白人作為美國社會的主流人種,大家肯定不習慣由非白人的面孔擔任男主角。更何況現在還是1999年的美國,連同性戀結婚和亞裔崛起都還看來遙遙無期。
而黑人擔任最佳好友,也是好萊塢一直以來的傳統。看看成龍的《尖峰時刻》就知道了,為啥非要給他一個亞洲人,找個黑人當搭檔?要知道在美國的老一輩華裔,可是以從來不跟黑人交友著稱的。
既然黑人當不了主角,那麼至少要把剩下的最陽光向上的角色給他們,So為了安撫黑人,這個少數族裔中最有名的“叛逆兒”,好友的角色非他們莫屬。
而金髮的反派也很好理解。在歐美文化中,金髮一直都是精英貴族的象徵,就像《哈利波特》裡的馬爾福一樣。金髮等於盎格魯·撒克遜的貴族精英,也就等於社會大眾的心理敵人,這個約定俗成的規則,早已經深入了歐美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