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是什麼?
在張瑜眼裡,他們是一群可憐人。
在劉協眼裡,他們是一群窮農夫。
在呂布眼裡,他們是一群山裡賊。
可是在蔡邕的眼裡,他們是亂世的挑起者,是與陛下與漢朝不共戴天的仇敵。
仇敵相見,卻共擁一城,這與伴虎相眠又有何異?
到底是老虎蠢笨無能,還是陛下無防備之心。
無論哪一點,蔡邕都想不通。
“陛下,臣始終覺得這樣不妥,請陛下收拾打點,趁夜與老臣出城,再尋庇護之所!”
“可是朕覺得現在在這兒挺好的,能習策,有人伴,尚能溫飽,暫無紛爭,為何要離此處?”
劉協很喜歡現在的平淡生活,他固執地想要留下,就像想要留住大漢的根基一樣。
蔡邕見少帝不為所動,心中焦躁不安,想想現在屋外或許就有十幾黃巾賊人磨刀霍霍,自己便冷汗直冒。
叩首拜求,
“陛下請聽老臣一言,屋外黃巾,皆是惡人,城中黃巾,皆是亂賊,陛下現在危險至極,恐有性命之憂,請陛下與臣一同,離開這處賊窩,天下之大,必有陛下棲身之所!臣之言,發自肺腑,皆為陛下著想,望陛下三思!”
蔡邕恨不得把頭叩出血來,以明本心。
劉協不明白,為什麼蔡邕會如此反對自己匿於洛陽。
“中郎大人。。”
“請陛下三思!為漢室著想!為天下著想!”
蔡邕擺明不想起身,這讓劉協有些無所適從,沒有法子,只能向張瑜呂布投予求助的目光,盼著這兩人能夠幫著勸勸蔡邕。
可惜呂布沒能幫到劉協,他沉默不言,思考著什麼,其實他也有把獻帝帶出洛陽的想法,雖說小屁孩是黃巾的統領,不過誰又能保證黃巾的絕對忠誠?要是有人對陛下起了賊心,自己不就又變成了天下的罪人?
把陛下帶離洛陽的想法一直在藏呂布的腦海裡,不過表現地沒有蔡邕那般強烈,更何況,除去洛陽,何處能為家?他實在想不出來。
相比呂布的淡定,張瑜就顯得有些舉止失措,焦頭爛額。
劉協不能走,他是自己計劃的關鍵,也是守住洛陽的關鍵,現在黃巾與漢帝的關係相當微妙,可以說是互相依存,倘若劉協走了,黃巾也就垮了。
不行,得想個辦法勸下蔡邕。
咬著指甲,冥思苦想,想不出最好的對策,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張瑜起身,走到蔡邕的身邊,欲扶起叩首於地的蔡邕,不過無論怎麼拉扯勸說,蔡邕就是不起身來。
“蔡大人,且先起身,小子有一策,想說與陛下和大人聽。”
這話是對著劉協說的,張瑜向劉協眨了眨眼睛,尋求他的幫助,眼下也只有劉協能把蔡邕給勸起身來。
劉協心領神會,起身上前,挽著蔡邕的手,想要扶起他,一邊說道,
“蔡愛卿之心,朕清楚明白,大人所言,朕會牢記於心,三思而行,大人先起身來,今小瑜有策,我們不妨聽聽,再做定奪,這般可好?”
“若小瑜之策無理無用,陛下便隨老臣出城去,請陛下答應,不若,老臣便不起身!”
“這。。。”
劉協不知道張瑜的策是什麼,疑惑地看了張瑜一眼,得到了張瑜肯定的眼神,劉協這才下定決心,向蔡邕許諾,
“若小瑜之策不成,朕便離了這洛陽!中郎大人,快起身來吧!”
陛下的保證給蔡邕打了一劑強心劑,一聲陛下明智,謝過陛下,蔡邕揚起了他略帶血紅的頭,方才他真的磕得很用力。
“小瑜,你有何策,快說與大夥聽。”
張瑜深吸一起,理清了腦子裡的思路,在三人奇異的眼光裡,他開始闡述自己構思許久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