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京和江惠兩口子,當然不會例外。
雖說早已經參加過不少次飯局和宴請了,可他們還從來沒有見識過,像這樣從場地、佈置、流程、服務和菜色,統統高標準、嚴要求,一切細節都讓人滿意,挑剔不出毛病的宴席。
像江惠在部隊文工團的時候,每次下地方部隊表演,各地部隊都會熱情招待。
可問題是部隊擺宴都在大食堂。
實惠是實惠,酒肉肯定管夠,但口味、菜色和營養搭配就不行了。
根本吃不著什麼能顯出廚師水平的好菜。
結婚之後,江惠和年京因為都是單位的年輕骨幹、科級幹部。
借工作之便吃吃喝喝的飯局雖然不在少數,可基本上也就限定於京城有名飯店、飯莊。
菜餚口味確實好吃了,這沒錯,但服務和環境卻仍然不盡人意。
哪怕他們和哥們姐們聚在一起,會趕時髦圖新鮮,去老莫和新僑領略下異國情調。
但人的素質又決定了這種西餐聚會的本土化特徵。
時代烙印讓男男女女憤世嫉俗、髒話連篇,也難得感受到真正的優雅。
唯一算得上有水準的宴請,也就是他們偶爾沾沾江惠父親的光,能跟著老爺子參與一下京城飯店和四川飯店的宴會。
不過實話實說,儘管這樣的機會是尤為難得的。
但這種場合的重要性和服務人員見官大一級的態度,卻同樣讓江惠和年京難得自在,反而舉手投足都要謹小慎微。
總之,寧衛民在壇宮擺的宴席太與眾不同了!
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感到不虛此行!
如果這裡不是天壇的皇家建築而是西方國家的花園別墅。
那麼年京和江惠肯定就會認為,寧衛民是把外國電影場面的完美的復原了。
至於宴請上那麼多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和社會名流的出席,更讓年京和江惠徹底重新整理了思想上的認知,再度改變了對寧衛民的觀感和態度。
應該說,此時他們心裡雖然已經對寧衛民刮目相看,不敢再怠慢。
但他們何嘗想象得到,寧衛民的身份和地位,已經到了能和市領導、區領導,甚至法國大使館的參贊和外國記者把酒言歡的程度呢?
那麼多的局長、處長、會長、院長,全都笑眯眯地友好的對待寧衛民。
他們看得出,那可不是居高臨下,長輩似的的親善愛護,而是不敢小覷的平等相待。
所以他們這才明白了寧衛民為什麼對他們的圈子從不熱衷,不把他們這些人放在眼裡。
為什麼?
因為人家是和他們這些人的老子們打交道的。
那自然犯不上在他們身上耗費時間和精力。
還有那麼多,只能在電影和電視上見到的著名演員和書畫家,也對寧衛民相當熟稔,似乎是老朋友般的親近。
反觀他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同事,卻差不多都是這些人的影迷和歌迷,巴不得能和人家合個影呢。
總之,恰恰是這個不同尋常的盛宴,才讓他們更清楚的認識到寧衛民是什麼層次的人。
這小子,隱藏的可太深啦!
怪不得他敢直率的拒絕江浩、吳深和李仲的要求!
他的確是塊鐵板,有這個說“不”的資本。
甚至應該說,事後人家沒繼續較真,跟江浩他們下絆子為難。
是很大度,很夠意思的。
否則,只要想,肯定能讓江浩也“摔上一跤”,而且十有八九“摔得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