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精神上的充實和情感上的滿足所產生的快樂,是物質享受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
於是他開始醒悟,什麼才叫做人生層次提高,人又為何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為此,他開始質疑自己過去所追求的是否正確。
進而開始思考自己追求和期待的生活,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的。
但顯然,他過去為自己規劃的問鼎財富巔峰,成為世界首富之路。
曾經渴望的那種享盡榮華,美女如雲的生活,都已經開始變得黯然失色,吸引力大大減退了。
更巧合的是,恰恰也是在寧衛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
他替康術德收回了一部分的馬家花園,竟然在這間過去是門洞的小屋裡,從老編輯的遺物中察覺到了人生的真味。
平常人死亡並不閃光,也很平常。
但就是這平常的司空見慣裡,蘊藏這一個,是人都要經歷的人生終點。
誰也無法迴避,也無法加以任何評論,只能順其自然。
過去的寧衛民,從不知何為生何為死,甚至沒有認真考慮過這種問題。
但這一天,他卻不能不認真對生命和死亡進行審視,近距離品味那如同咀嚼苦澀橄欖的滋味。
這個屋子裡所找到老物件,很有幾件價值連城的。
更別說還承載了一位逝去老人一生的美好記憶。
但偏偏他的兒子卻棄之若垃圾,連看都不願意再看上一樣。
哪怕是局外人,寧衛民也不免受到了靈魂的觸動。
他發現,其實什麼金銀財寶啊,全是一場空。
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從來不是肉體上的消亡,而是遺忘。
或許對人唯一重要的,就是曾經怎樣的活過。
以及走後,在這個世界上是否還會有人想起自己,記得自己。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也是艱難的。
有句話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應該這樣理解,“未知死焉知生”。
端起這個寄託了老編輯最寶貴之物的小銀匣子。
寧衛民只覺得是一種緣分,一種與老編輯一家,與師父和馬家花園的緣分。
這應是天意。
所以這天回去之後,這件事於他來說,可並沒有這麼簡單的過去。
考慮了一宿,他還是決定要聯絡一下街道魏主任,核實一下相關情況。
第二天一打聽,果不其然,就確定了康術德做出的判斷沒錯。
老編輯的妻子名叫顧錦華,兒子叫劉望川。
這兩個名字與銀匣子裡油紙包上的字跡,完全相符。